刚开学怪事不断 大学生几天花掉半年生活费
发布时间:2002.02.18

来源:宣传部 编辑: 浏览次数:

    现如今哪儿哪儿都倡导“提前消费”,的确,钱这东西本来就是用来换取自己想要的生活的,为了过上这种生活,今天花了明天的钱也未尝不可,只要明天记得挣回来就好。

  当然,预支不可能没有限度,银行贷款有限制,信用卡透支也有限制……这些道理我们都懂,就算有时候疏忽了也有人监督你提醒你,所以问题不在这儿。问题是——当“提前消费”逐渐成为人们熟悉且接受的消费方式时,谁来限制能够如此为之的人群?比如,经济尚不独立的学生。

  这并不是杞人忧天

  看看我们身边,刚刚开学没几天,就有大学生忙着买手机、过情人节、吃大餐……甚至已经花掉了半年的生活费。有人说钱花了可以再赚,这没错,但怎么赚?业余时间的打工恐怕只能挣个零花钱,而倘若投入过多精力又会影响正常学业。顾此失彼,捉襟见肘,最后的结果难免是长吁短叹加吃糠咽菜,物质跟精神都舒坦不起来。

  所以说,花钱本身没什么错,但即使在一个提倡创新的年代里,有些事儿也还是得讲究个“资格”。比如对连生活费都还得靠父母供给的学生来说,当务之急恐怕还是先踏踏实实学会养活自己为好。 黄英

  春节刚过,北京的各大、中、小学校都已经开学或者临近开学。这几天,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了不少开学时特有的现象。

  开学前抢购学习用品

  快开学了,不少学生们纷纷到商场购买学习用品。星期日下午,有的商场出现了学生抢购学习用具的场面。方庄一家大型超市里,在各种学习用品专区前都围了一大群学生,显得拥挤不堪。据记者了解,学生客流占了整个商场客流的五分之三左右。北京市第十一中学分校的三位女学生告诉记者:“我们几个同学是专门来买学习用品的,不然开学就没有时间了。”

一位售货员对记者说:“这几天买学习用品的人特别多,主要是快开学了。而且今天又是星期天,一些家长陪着孩子一起来买学习用品。”她还告诉记者,各种学习用品都非常畅销,是平常销量的几倍。

  随后,记者来到其他几家超市和商场,发现学习用品都非常畅销,商家也纷纷采取打折和套餐式的促销方式来抢占学生客流。

  背着电脑赶开学

  正月十五一过,火车站堆着的大部分是学生。记者昨天来到北京站,看到返京人流仍是黑压压的一片,提着大包小包的多为大一新生,由于他们对新环境还不是很适应,所以回家过趟年什么都往宿舍里带。熙攘的人群中,记者看到有些学生竟然还背着电脑赶来开学。

  一位背着电脑回学校的同学说:“学的是资源管理,上半学期没有电脑特别不方便。本来也想在北京买一台,不过既然家里有一台,闲着也是闲着,就带来了,一路上可没少受苦。不过,想到今后可以在宿舍里用电脑,再辛苦也开心。”

  高考辅导书一天卖万册

  开学头一天,很多学生就直冲着图书商店去了。记者昨天在西单图书大厦看到,很多教科书柜台前挤满了前来买书的学生和家长。

  一位高三学生的家长告诉记者:“孩子寒假没歇着,上辅导班了,现在开学了更要冲刺一下。”一位正在看书的学生告诉记者:“今年高考首次提前到6月份开考,心里没底。得多做点习题集,多看点辅导书。”持这种想法的学生并不在少数,一位家长看着正翻书的儿子,心疼地对记者说:“今年高考提前,我们跟孩子都挺紧张的,虽然学校不断在给考生减压,但我觉得紧张点还是好的。”

  一位营业员告诉记者:“开学前两天到现在,学生来买书的就特别多,而且销得好的主要集中在高考辅导书,最多的一天就卖了一万五千册左右。”

大学生“提前消费”令人惊

  尽管一些大学还未开学,但有不少学生已经回到了学校。几所高校的学生告诉记者,就在回到学校这短短的几天里,他们已经花掉了半年的生活费。

  在魏公村附近读书的孙同学告诉记者,他带了一学期2500元的生活费。可在情人节那天,他给女友买了一件毛衣,自己买了一双运动鞋,下午买了一束玫瑰花,晚上又和女朋友去“马克西姆”西餐厅吃了一顿西餐,一天就花了1200多元钱。读理工科二年级的白同学也对记者说,他刚开学就买了一部1500元的手机,他说:“现在同学中有不少‘提前消费’的。”记者问后半学期生活费没有了的时候怎么办,白同学笑笑说:“有的时候做点家教等零工,或者七拼八凑借一点,实在凑不到就只能和同学一起蹭‘大锅饭’了。最惨的时候,我一天喝了两顿奶粉,还要空着肚子去复习。”

  民族大学一位管理学生工作的教师对大学生的这种做法表示担忧。她说,学生这种无计划、无节制的生活消费方式是不妥当的,不利于形成比较规律、健康的生活,尤其是这种有了钱先挥霍,不考虑长久的观念在学生中正呈现出扩散性的影响,这种观念的影响是更加严重的。(信报记者 张晓娟 初景波 钟华)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