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通邹伟的电话已是晚上9点钟,电话的这头可以听得见夜里北京的喧嚣,刚刚下班的邹伟此时正在回家的车上。又到秋天,又是校园中天天都有宣讲会的季节,对于选择找工作这条道路的毕业生们,26岁的邹伟用自己的经历给了他们最好的求职经验。
06年的那个秋天,他独自一个人来到北京,将一份厚厚的简历直接递到新浪网新闻中心总监的手中。就这样,他获得了新浪的offer。他就是邹伟,从华科走出的新闻学专业的研究生。已经是他在新浪做编辑的第二个年头了。
经历 + 勇气 = 新浪offer
“河南的癌症村、湖南血吸虫病灾区、三峡水库移民的现场,我们读研究生的时候,都去采访过。”
这样的经历,似乎更像是一个媒体记者的工作,这却是读研究生时邹伟所做的事。职业新闻素养和善于质疑思考的能力其实是一点点培养起来的。本科时邹伟就曾是武汉晚报驻学校记者站的一名学生记者,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教育报》、《湖北日报》发表过很多消息稿和评论,那个时候校园新闻的采访和写作为他以后走出校园的采访积累了很多经验。
“我那年找工作的时候,还没有这么多校园宣讲会,我是一个人去北京找到新浪网,把我的简历递给新闻中心总监的。”凭着这份独闯京城的勇气和简历中丰富的新闻实践经历。就这样,邹伟得到了新浪的offer,成为了的一名新浪网编辑。
编辑的工作无疑是辛苦而忙碌的,遇到突发事件和重大事件的时候,一连好几天连轴转也是常有的事。就像今天这样,坐上回家的车时,天色已晚,这就是邹伟的生活常态。
大学四年:弄明白who am I? 和what should I do ?
“大学四年时间究竟该怎么规划?”这是很多大一新生心中的疑惑;“这四年,过得太失败了,现在想起来真是后悔。”这是很多大四人的心里话。
“前两年,弄清一个问题who am I ?what I need? 后两年你就会明白
what can I do ?what should I do ?”邹伟说自己就是这样,大一大二的时候积极地参加校内活动和校外实习,然后你就会真正的了解自己,发现什么是自己喜欢的、擅长的,并且最适合自己做的事。到大三的时候便会有一个明确的方向了,于是朝着这个方向,尽可能做一切努力去接近自己的梦想。
邹伟说自己是个“专一”的人,本科时就读的是网络新闻学专业的他一直钟情于网络新闻。对目前正忙于找工作的毕业生们,邹伟说自己作为过来人还是建议他们不要太贪心,只重点投自己所专注所喜欢的那个领域的公司企业就好,不要什么都投,这样会分散自己的精力,最后却往往收获都不大。
另一重身份:北京校友会网站主管
年轻的邹伟还有另一重身份:北京校友会网站站长。这个6月份以前才开始创办的网站还在起步阶段。自己作为一名管理者去运作一个网站,这对于邹伟而言是一个新的更大的挑战。
北京校友会网站为在北京工作的校友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更为那些初到北京工作的校友提供了丰富的校友资源。更重要的是,“对于那些刚刚毕业孤身一人来京工作的大学生而言,这个陌生的城市带给他们的只有孤独,通过这个网站,校友们约在一起聚餐、出游,这里便会给你一种家的温暖,我们从华中大走出来的人都是一家人的感觉。”
邹伟说,“我们的稿件来源主要是依靠华中大在线新闻网的稿件和校主页上的一些重要新闻,还有北京校友会的最新动态。在我们的论坛里,我们发布了几百名知名校友简历,他们都是北京非常杰出的校友,像上市公司的老总、知名学者、媒体主编等等,比如校友会网站就是《经济》杂志总编辑梅绍华直接领导的。对于我们这些年轻人来说,能分享学习到他们的经历和经验,是很有益处的。”
正因为这样,即使工作已经很忙了,邹伟仍旧会花很多心思和时间在这个网站上。然而热爱网络新闻的他享受着这样的忙碌,享受着这样的生活。
(记者团 白晶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