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压力才有动力”——记教学质量一等奖获得者刘炜
发布时间:2004.09.30

来源:记者团 编辑:编辑 张杨 浏览次数:

    
    一袭浅绿色上衣,加上米色休闲裤,刘炜老师一身清新打扮,和她的声音一样,让人感觉很亲切。当记者走进办公室时,她正在辅导学生做课件,就是这位年仅30岁的老师,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先后获得了青年教师竞赛一等奖和教师教学质量优秀奖一等奖。

    谈到刚刚荣获的教师教学质量优秀奖,刘炜显得很谦虚:“得这个奖,能和这么多德高望重的老师一起获得这个奖,对我来说是一种肯定和鼓励。”一般来讲,能获此奖项的老师通常都是教授级别。而刘炜,作为一名只有五年教学经验的年轻老师,是什么让她获此殊荣呢?
 
    2000年研究生毕业后,刘炜就开始在我校管理学院任教,并继续攻读博士学位。过去几年中,一直教授会计班大三的《专业英语》课。该课程采用全英文教学,课程教授仅有七周,这无论对于老师,还是对于学生,都是很大的挑战。过去,这门课一直是以类似于翻译课的方式教授的。但这样的互动性不强,几周下来,学生学不到太多东西。从一开始接手这门课,刘炜就想打破这种教学方式。在过去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她只能慢慢摸索:每次上完课,她都会从自己的观察和与学生的交流中总结经验教训,并在下一次课上就加以改进,经过几年的磨合,终于逐渐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教学模式。
 
    专业英语这门课的开设主要是为了克服学生在专业词汇和专业表达上的困难。考虑到我国与国外在会计这门学科上的差异,刘炜大胆地选择斯坦福大学的原版教材作为课本,以便于学生更好的了解和比较二者之间的区别。从第一周开始,她就把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五到六名学生。开始她通常会花一两节课帮助学生进入状态。之后每次上课时,她会把任务分成几个部分,给不同的小组课后讨论。下一次上课时,让小组成员用英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并接受其他小组的提问。每个小组的代表都是随机选择,这样每个同学都有机会锻炼自己的英语表达能力,互动性很强,课堂上气氛非常活跃。 

    对于和学生的关系,刘炜这样定位:“在课堂上,老师就是老师,但在课下,大家应该是好朋友。”

    对于科研和教学,刘老师认为”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科研可以更好的了解更多的专业知识,这对于教学是很有帮助的;而讲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可以为科研提供参考。” 

    在老师的严格要求下学好专业英语,刘炜有自己的想法:“有压力才有动力。为了学到东西,这是学生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大学老师的竞争也是一样的,我并不害怕压力,压力会使人产生一种去努力的意识。”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