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先进个人】沈昊驹: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发布时间:2018.10.08

来源:记者团 编辑:记者团 浏览次数:

  ■记者团 王之玉 见习记者 杨宏泳


  沈昊驹,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先后为全校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讲授“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势与政策”“社会实践”和“深度中国”等课程。在教学科研、服务师生和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中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受到了学生、同事、同行的一致好评。在2018年教师节表彰中,沈昊驹荣获“师德先进个人”。




投身教学,尽育人本分


  2009年,沈昊驹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考过注册会计师,也拿到经济学博士学位,但来到华中大教书,是他义无反顾的选择。“比起做会计,我更喜欢当老师。自己的性格适合这一方面。”2011年,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为沈老师扎根的地方。


  沈老师开玩笑道:“为了让思政课堂更充实有趣,我们老师课下都做了很多准备工作。”


  每学期上课之前,沈老师都会仔细阅读近八百份学生的社会实践报告。读过之后,他会把选题按照政治、经济、文化等一一分类,并把印象深刻的小组选题和照片放在课件里,每个班都用同学们自己的例子。“这样子上课时学生就会发现ppt上放着自己的实践照片,对相应的知识点不就记得更清楚了嘛。”在沈老师看来,这项工作虽然难度大,但学生是能感知到的。老师付出得多,学生会知道老师的工作不易,也会更加认真地对待课堂。


  在上“深度中国”这门课时,沈老师也是全心投入。每次上课前,都至少提前一周准备,做到主持人,主讲人和评讲人所讲内容能相互衔接。由于沈老师主讲经济方面的内容,数据需要实时更新,他就从各种网站论文摘取最新数据,课件也在不断修改更换。“一点瑕疵都不能容忍,”沈老师如是说。


  开讲那天,他提前半个小时到,讲完已经晚上九点半。随后学生里三层外三层地围过来问问题,常常问到十点。“回到家已经十点多,讲完一次总是特别兴奋,晚上十二点都睡不着,脑海里还是课堂。”沈老师脸上洋溢着幸福,“讲课要有激情,付出很多,但最后学生们收获也是很大的,就很值得。”



保持宽容,亦师亦亲亦友


  何为教师最重要的品质?沈老师认为是宽容。“一个好老师,也是一个好演员。”他说,“当你与学生发生矛盾的时候,表面可以装出很严厉,甚至很生气的样子,但内心只能宽容。” 


  “不能与学生对抗,”沈老师告诉我们,“越是与学生对抗,越可能把学生往错误的方向推得更远!”


回馈社会,传播正能量


  除了为学校本科生研究生上课之外,沈老师还负责在青马工程和各地党校上党课。16级学生张伟十分喜欢沈老师的讲课风格。“老师将‘四个全面认识’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章节内容诠释的很有特色!后来在青马班老师评分中,我同学还在空间晒说说表示如果沈老师不是全五星好评自己就会难过。”在张伟看来,沈老师的上课方式很受欢迎,知识诠释有特色,互动多又幽默,激发学生自主思考的同时又活跃了课堂。


  为使大桥局一线员工及时了解祖国“一带一路”战略实话情况,2016年,沈昊驹远赴河北张家口官口水库,为大桥局建设一线的党员同志讲解“一带一路”战略。很多非全日制的在职研究生、社会培训干部认为,上过沈老师的课都深受启发,是终身的良师益友。


  对于这次获评“师德先进个人”,沈昊驹老师表示还有很多优秀教师值得学习,他自己也会一如既往好好教书,在现有基础上改进教学方式。“踏踏实实做事,所有事情,即使今天没有回报,总不会白做。”这是沈老师最喜欢的一句话。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