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好研究生标兵】严雨蒙:把迷茫转化为动力
发布时间:2018.12.17

来源:记者团 物理学院 编辑:张雯怡 浏览次数:

  ■记者团 马慧鹏


  严雨蒙,物理学院2016级博士研究生,师从黄胜友教授,主要从事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相关课题研究。曾获校三好研究生、校优秀研究生干部等荣誉,2017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2018年获校“三好研究生标兵”。他在生物大分子的对接算法领域展开研究,在黄胜友的指导下提出了基于复合策略的对接算法的方法,充分结合基于模板的对接和自由对接两种方法的优势,提升了对接预测的准确度;后来又开发了关于对称蛋白的对接算法。两项工作都做成了在线服务器,相关研究成果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发表。



   “感觉学习物理不读个博士,根本学不到东西。”物理学院博士生严雨蒙如是说。这位阳光帅气的大男孩,说话时慢条斯理,让人感觉很亲切。同学们眼中的他,在科研上默默耕耘,会积极主动与导师探讨问题,不但有自己的想法还很乐意帮助师弟师妹解决问题。可是这位科研小达人却说,自己其实很普通,“也没什么特别的故事”。不仅如此,他还透露了自己的一点小秘密。


  刚上大学时,严雨蒙感觉一切很新鲜。大二上学期,他还喜欢上了玩游戏。“有点迷失自我。”严雨蒙回忆说,当时还有1个月要考试了,他突然觉得一直这样生活感觉很没有意思,且学习上也面临着很大压力。“即使游戏打到巅峰了,那依然是虚拟的世界,我还是需要面对学业的压力。”严雨蒙决定改变自己,把曾经错过的时光寻找回来。他果断戒掉了游戏,埋头书本,将大学生活纳入正轨了。后来,他还决定继续深造。


  对于严雨蒙来说研究生阶段又是一个新的开始。“研究生的生活方式大多都是一样的,需要多看文献多思考,我所奉行的是让生活变得更有效率。”提及科研,严雨蒙总会有说不完的体会,他认为认真做事的态度是自己在科研方面有所收获的重要因素,然而科研之路不会总是一帆风顺的。


  “曾有一篇做了很久的论文,在修改的时候由于个人原因,修改稿没有达到审稿人的要求,最后导致被拒稿了。”像许多人一样,严雨蒙也遇到过科研低谷期。论文被拒后,导师黄胜友教授批评了他。虽然严雨蒙觉得自己适应能力或者抗压能力还是挺强的,不过他坦言当时确实很受打击。“后来发现自己不少的问题,有了错误就要多注意,改正自己的不足,心态上放得比较平衡,多反思自己的问题,慢慢的就提升了,也就慢慢度过低谷期,并且收获颇多。”严雨蒙说,自己始终牢记着导师黄胜友的教诲:“当你对科研之路产生困惑时,先试着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先去做!”


  在严雨蒙看来,开展科学研究要先去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在“做”的过程中,总会发现一些东西,总会觉得自己了解的太少,做的太少。在这期间,而对科研之路的迷茫,则能转化成前进的动力。他笑着说:“有时也没什么特别的科研思路。没思路了读文献,不懂的找导师讨论,有时接受完批评,批评完了反思反思,出奇的是有时思路就来了。”他总结到,自己的错误变少了,那么自然也就进步了。


  除了潜心科研,严雨蒙还是1602博士班班长,他说:“除了科研的压力,其实担任班长有点儿累的。”被问及如何平衡好科研与学生工作,并且做得井然有序时,他淡定地说:“班长的工作确实比较琐碎,博士的话比较分散,大家都有自己繁重的科研任务,一些工作可能不好开展,就会分一部分时间吧。”他又补充说道,我可能是我们班唯一一个认识所有人,能叫上所有人名字的人。“认识这么优秀的同学,可能就是最大的收获了。同时做班长也锻炼了自己,学到了与人沟通的能力。”他笑着说。


  走出实验室的严雨蒙是一个阳光大男孩。他把同门的师兄弟当成是科研之路上不可或缺的搭档,但也会在平时和这帮好哥们儿一起玩得很疯。“我们周末经常在一起骑行,不但可以放松心情还可以锻炼身体。偶尔也会一起玩玩游戏,看看动漫。”严雨蒙特别喜欢科幻型的动漫,他说:“这是因为科幻型动漫特别炫酷,可以放飞自我。”对严雨蒙而言,这份对科学研究的热爱已经不知不觉浸润至骨。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