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学院自强标兵袁承志:挥洒阳光、青春本色
发布时间:2021.04.22

来源:哲学学院 编辑:张思晗 浏览次数:

新闻网讯(通讯员 丁一 袁一鸿栾)袁承志是哲学学院18级本科生,来自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家庭条件并不宽裕,却一直乐观自信、自强自立,大二起便实现了经济独立。学习认真,积极进取,大一到大三加权成绩进步显著。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各类公益活动,曾任院系义工部部长、院系权益部副部长、勤工岗主管等,个人获得2020年国家励志奖学金、2020年民族之星·提名奖,多次获得社会公益奖学金、优秀主管等荣誉。


他说,“作为一个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少数民族学生,我从未觉得自己与身边的同学有何不同,更未对困难产生畏惧。作为一名哲学学子,我想分享这样一句话:能决定你的意义和目的的只有你自己。明确自己的目标,并脚踏实地地去实现,不畏困难,不惧艰辛,敢于担当,奋发向上,这才是我们新时代青年该应有的模样。”




真实——充满阳光


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是全国瑶族人口最多的县,曾被费孝通先生誉为“神州瑶都”;同时,它也是一个才摘帽不久的国家级贫困县。袁承志的家庭情况不是很好,父母在家务农,收入并不高,父亲经营养殖场欠有债务,近期爷爷又患上了阿尔兹海默症……但是,他的性格却并不像我们刻板印象里或者想象中那样腼腆、敏感。相反,他是一个特别阳光,也很能给身边的人带来活力的人。


对于家庭的影响,他说:“我个人并没有对自己的家境有多么不满意,也不觉得自己会因此比别人差一些,只不过在一些方面,确实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但这些挫折同时也是磨刀石,可以磨练自己的意志。如果一定要说的话,可能就是感觉自己在某些方面会比其他同学更能够吃苦耐劳吧。”


他的同学、朋友们对他的印象正是如此。由于参加了很多学生组织,又是本班班长,袁承志有很多琐碎、枯燥的日常工作。对于许多人来说,他所负责的某一个部门的事务就不轻松,但他却能始终保持积极的心态,细致、认真、按时完成每一项工作,并且力争做到最好。




图为袁承志同学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朴实——上下求索


采访中,谈到大一时并不理想的成绩:“大一的时候成绩一般,是为什么呢?会不会感觉自己基础比较薄弱?后面进步这么大,有没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一下?”


袁承志很坦诚地说,由于自己的成长经历,他的英语、微积分等科目确实基础比较薄弱,但这只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当时他对未来的大学生活和专业去向感到迷茫,很多课没能静下心来学,所以结果自然也不太好。大二后他慢慢地接受并了解了哲学学科,调整好了心态去学、去摸索,提升自己的能力。“其实我也并没有说当时就突然地去发力,成绩一下就上去。”他说。的确,从81.96到89.30,再到93.37,离不开勤奋和讲求方法,他的进步绝非一蹴而就。


“我的努力并不是像现在我们说的,是一种应对内卷的随波逐流,而是真正自己愿意去学,并且真正地去按要求去做了老师要求的那些工作。改变之后的成绩其实也出乎我的意料,没有想到会提升这么多。”他最后这样总结。



图为袁承志同学作国家励志奖学金分享



图为袁承志同学在高中母校任教


充实——点亮青春


又是勤工俭学,实现经济独立;又是努力学习,进步显著,辅修双学位也取得了理想成绩;同时做好这两样已经很不容易了,袁承志却还做了这么多志愿服务工作,并且做得这么好。


在问到如何平衡生活、学习和各种学生工作、志愿服务时,他也提到大三以来,课业压力加重,他也会感到有些吃力。虽然能够完成平时的课业,但课外拓展和个人提升的时间会比较少。“但是我并不认为这些时间少了,就会让我缺了很多东西。”如果之后有空余时间,他就会努力把前段时间欠缺的补上。


“但是不管怎么说,兼顾这几方面还是挺不轻松的吧。其实不管是做一些更简单的工作,或者减少一部分活动,时间分配上的负担都会减轻一些,是什么使你对志愿服务活动一直保持比较高的热情和频率呢?”


听完问题,袁承志爽朗地笑了起来。“空余时间放在那里也是放在那里,如果能够去做一些我觉得对自己有意义的事情,让自己快乐的事情,我觉得这是很棒的。”他告诉我,做这些事谈不上多高大上的奉献,只是帮助人真的让他感到很快乐,他觉得自己属于“发自内心喜欢为人民服务的人”。高中时忙于学业,没有太多机会实践,到了大学当然要多做一些。



最后,他也谈到做组织和参与义工活动的过程中的种种收获,“你个人可能感觉,自己好像家庭经济上可能存在一些困难,但是与那些真正的弱势群体相比的话,其实你的困难并不算什么,作为哲学学子,更应有奉献精神。”


对他来说,面对困难和挑战,本身就是一种激励。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