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春讲】余华座谈会:世界广阔,我用一生变换角度
发布时间:2017.04.20

来源:记者团 编辑:周小琪 浏览次数:

新闻网讯(记者团 见习记者 李霁)4月19日下午,中文系会议室人潮涌动,本次余华在武汉的春讲之行,将要在这里落下帷幕。十四点三十分,余华及中文系的老师们准时到场,出人意料的是,张清华也出席了本次座谈会,“明天余华比我早走一天,我有些恋恋不舍,所以来了。”张清华此话一出,现场笑声连连。


此次座谈会以问答的方式进行,中文系的李雅娟、梅兰、王庆、王均江老师,以及现场的同学先后向余华提出了自己的问题,与余华交流了感想。


怀着空白之心阅读


余华曾说:“一个伟大的作者应该怀着空白之心去创作,一个伟大的读者应该怀着空白之心去阅读”。针对王庆老师提出的小说阅读先入为主的问题,余华强调了空白之心的重要意义。


当代人们在阅读传统经典作品时往往能用空白之心去阅读,可是在阅读当代文学作品时,却很难做到这一点。在余华看来,原因就在于当代文学写作的内容不符合读者的生活经验,“每个人成长的环境不一样,经验不一样,如果带着自己的经验去阅读,对这部作品的判断可能就会走向不同的方向。”


阅读意义之所在就是让读者的心胸变得更加宽广,而非更加狭窄,因此怀着空白之心的宽容心态去阅读尤其重要。


“除此之外,研究作品首先是读作品。”余华批评了在中学语文考试中,阅读题动辄提问“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段落大意”的做法,他认为阅读文章得出自己的感受是第一位的,无论这种感受是喜欢还是厌恶。此番话语引得现场同学感同身受地鼓起掌来。


作家都想完成年青时的梦想


余华在青年时期对日本侦探小说《温泉旅馆》的写作手法十分敬佩,在此部小说中,所有的人物都如过客般出场然后退场,没有明显的男女主角。


写一部像《温泉旅馆》那样的小说是余华的年轻时的理想,于是便有了《第七天》。余华坦言“创作《第七天》我是很想像这方面努力的,但杨飞和他父亲的篇幅太多了,这总归是个遗憾。”


青年时期的余华,也曾致力于写作这三类小说——侦探小说、武侠小说和才子佳人小说。“我在写《河边的错误》时,整天脑袋里都是在想着怎样设置悬念,朋友在我房间抽烟,我都要赶他出去。”


批评家和作家是一对并飞的蛮蛮


山海经中有一段这样的文字:“有鸟焉,其状如鸟,而一翼一目,相得乃飞,名曰,蛮蛮。”


批评家和作家看似是一对水火不容的存在,余华却认为这两类人就像一对蛮蛮,谁也无法离开谁而存在。他笑着说道:“我和清华就是一对蛮蛮,我们互相抱怨,但是又不得不并肩齐飞。”


从《兄弟》到《第七天》,社会上对余华作品的总体评价有所降低。余华也说批评是铺天盖地而来,他反思道“刚开始你可以把它理解成是由于某些动机,但是后来我发现不应该这样理解,虽然我认为批评我的文章90%都是胡扯,但是反过来在赞扬我的评论里面,胡扯的比例可能比这个还高。”


从逃避现实到直面现实再到如今的解构现实,余华一直走在自己的路上。对于这条道路的正确与否,余华说“作家是跟着直觉走的,对与错都不是当下能够判断的 。”


讲座最后,余华告诫在场的同学:真理不是名人名言,它只是一种单纯的存在,只有当你主动去寻找,你才会发现它。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