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记者团 曹梦怡) 9月14日晚7点,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会专家赵宪章准时到达东九教学楼C103,以“文学图像论”臆想开展了新学期的第一期人文讲座。
“文学图像论有辽远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它的过去充分品味了诗情画意,它的历史却应从关注语言和图像的符号关系开始。”
文学图像论,是研究文学与图像关系的学说。赵宪章指出,在2010年之后,“文学与图像关系”研究呈现出一种新态势,一是整个文学研究领域已经介入;二是情绪性、表态式的价值判断逐渐减少。“文学与图像关系”不仅越来越被学界重视,而且越来越被官方认可。而“图像时代”的到来及其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导致这门学问迅速升温的原因。
《天书》与《地书》
上世纪八十年代,发达国家电视文化的普及,作为图像时代到来的标志,引起了整个思想文化界的担忧。赵宪章利用中国作家徐冰的两部作品:《天书》和《地书》,来揭示“文字” 和“图像”的关系。“一本是难以解读的《天书》,一本是都可以看懂的《地书》,前者象征语言文本,后者是图像文本——这就是当代表意领域的二律背反。”《天书》《地书》所揭示的表意矛盾在于 “图像”已向“文字”发起挑战。
赵宪章于2010年之后真正进入“文学与图像关系”这个领域,他认为文学作为语言的艺术,是一种“像思维”语言。“每一个传到你耳朵里的声音,都唤起你内心的像。”赵宪章解释道。
语图符号的互仿与指称
语言和图像之间存在一种互相模仿的关系,例如在诗画关系史上,很多“诗意画”成了画史上的精品,反之“题画诗”在诗史上的地位,则很难和前者在画史上的地位相匹配,类似“诗意画”和“题画诗”这种“非对称态势”遍及整个文学史和艺术史,这都是语言和图像互相模仿的现象。
赵宪章认为,语言是人有史以来创造的最伟大的符号。语言的能指和所指关系是任意的、约定俗成的;图像作为意指符号所遵循的是相似性原则,相似性原则决定了图像的隐喻本质 而图像的隐喻本质又决定了“假相”的合法性,“假相”合法性的典型形式则是魔术艺术。
语图批评方法
在这部分,赵宪章以鲁迅为例,大量抽取鲁迅作品中的语言,解读语图批评方法。鲁迅的小说非常注重色彩描绘,刻意为之和精心锻造是为了暗含的隐喻和象征;鲁迅语象的主色调为黑白对比,例如“黑色的火”、“黑漆漆,不知是日是夜”等;鲁迅的语象和版画图像的统觉共享,具体表现为鲁迅喜爱版画并将其挂在家中。赵宪章还打趣说道为研究鲁迅作品,十年前曾购买一套关于鲁迅的“盗版书”(实际上只是没有印书号)。
在讲座最后,赵宪章还特地要求余下半个小时来与同学们进行交流,人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同学发表自己观点并与提出疑问,赵宪章依次耐心解答。最后,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