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春讲】第十一季喻家山文学论坛:“命运与寓言”的探寻
发布时间:2017.04.18

来源:记者团 编辑:付强 浏览次数:

新闻网讯(记者团 朱雯卿 李沁颖 曹梦怡 张歌) 4月16日上午九点,由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当代写作研究中心举办的第十一季春秋讲学、喻家山文学论坛在我校八号楼报告厅正式开坛。本次论坛的主题为“命运与寓言”,吸引了来自国内外各大知名高校、省作协单位的诸多专家和学者,与知名作家余华、文学批评家张清华共同探讨文学中的命运与寓言。


“希望大家在这一天生活愉快!”论坛一开始,我校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何锡章便用热情地语调致欢迎辞并介绍来宾。他表示,论坛不仅为学界搭建学术交流的平台,也为作家与大学地联系建立一个桥梁。


接着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於可训上台介绍本次论坛主题。“正值文学革命100周年之际,我们有很重要的问题要思考:文学作品将来如何走向经典?”於教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他认为,在新文学史上,如果一个作家能留下一两部作品进入经典的行列,就像余华的《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是非常了不起的。


与此同时,於教授解释了本次春讲论坛主题定为“命运与寓言”的内涵,并指出,从最近几年余华的作品来看,先锋文学的写作从平淡复归绚烂,“这其中的意味和问题都是我们要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上午分为两场,第二场学者们发完言后,总结人湖北大学教授蔚蓝赞扬他们线索都非常清晰,她自己也补充道对于余华作品的看法,“余华的小说我不是特别欣赏,我读《鲜血梅花》的时候,鲜血剑剖下去,溅成梅花,我不能接受。”引得全场笑声,但她同时表示,这并不排斥她喜欢余华。


在她看来,余华的小说要从流行与流传的角度分析,“所有的东西能够流传是因为它曾经流行过,而流行的东西一定是有时间限定性的。”她认为虽然余华的小说有点残忍,但它们有时间延续后的再读性,进而突破了时间限定。


下午两点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建军、我校人文学院在站博士后徐旭等学者准时坐在台上,开始下午的文学探讨。李建军老师以“先锋文学的狂欢叙事及其有效性”为题,揭示当今社会的荒谬与不和谐,使得写实、客观性写作处在压抑的状态。


第二场的自由谈中,张清华接着前几位学者对余华文学作品的分析评价,谈到了自己的阅读经历,“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开始读余华,我开始并不喜欢他,后来慢慢觉得余华是值得我认真研究的,他是我心目中的一个好作家。我希望余华少和有权利的读者来往,多和底层读者来往,永远做人民的作家。”


作为文学评论者,他更认为今天做批评工作的人,不能做正确路线的代表。评判一部作品需要谨慎。批评家需要和作家对话,和文本对话,和所有的读者对话,和所有的知识谱系对话,和现实进行对话。


伴随於可训教授的总结,又一季“春秋讲学·喻家山文学论坛”落下帷幕,华科学子也在走过五年之久的喻家山文学论坛里,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展望了文学发展的无限可能。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