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团 见习记者 姜钧一
11月22日晚,中国工程院院士、管理科学与信息系统工程专家杨善林做客第265期“科学精神与实践”讲座,在我校一号楼报告厅带来他关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及其对制造业发展的影响”的独特见解。
泛论信息技术之“新”
与管理学科相类似,信息技术的渗透性很强,易与其他领域结合,可以说几乎所有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信息技术。而信息技术若不与产业应用融合,仅局限于自身单向产业化,则难能有快速的发展。
“有新一代就说明有上一代,还有下一代”,在杨善林看来,目前我们已经经历了三代信息技术变革,第一、二代信息处理距我们太过遥远,第三代是以云计算、物联网为代表的信息处理的集中化形成的技术平台。今天,系统技术的纵深化与融合化、信息处理的泛在化与云集化、信息服务的个性化与共性化成为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三大特征。
杨善林以生动的例子,对三个特征中最易被误解的个性化与共性化进行了说明:从前人们的衣物都是由裁缝量体裁衣制成,如今人们在线上线下的商店中挑选购买商家提供的衣物,两者分别是信息服务个性化与共性化的具体表现。可以说,信息服务的个性化与共性化在不断的运动中相互推进,二者之间不存在谁更为先进的问题。当广泛的个性化的需求在得到满足后,会形成更高层次的共性需求。
互联网的新身份:一种人造资源
1969年,美国在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实验开启了互联网的第一阶段,形成了初步的网络。1995年,亚马逊将书放到互联网上贩卖,标志着利用互联网做电子商务、金融交易的第二阶段到来,互联网完成了由信息技术系统到应用平台的进阶。而现在,互联网将进入作为一种人造资源的第三阶段。在此阶段中,互联网将全面融入到经济社会系统运行的全过程中,广泛渗透到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实际上,已有部分以此构想为基础的产品进入了市场。例如,基于互联网的无人驾驶汽车会通过互联网来汇总分析行驶中的天气情况、路况和车况等,然后反馈回每辆汽车,以提高车辆的自动驾驶能力。在此应用中,互联网平台不再只是孤立的平台,而是汽车的一个关键零部件、一种资源。
现在大学生创业创新大赛的产品几乎都具有把互联网作为平台的共性,原因在于大学生对互联网的高度依赖。然而,杨善林认为,“这仅仅只是序幕,高潮还在后面,互联网将不断融入我们的生活,不只是以平台的角色,它将作为一种人造资源被嵌入到产品中。”
新环境下的制造业发展展望
杨善林强调对于制造业这一已经形成了相应产品设计和生产方式、服务提供与交易方式、经济组织与发展方式的产业而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加入必然引起产业发展的重大变革。
他大胆预测道,所有的制造业都梦寐以求的制造业服务化——即把各类服务纳入销售范围提供远程、一站式、预防式等服务,在和互联网结合后会更加现实。在此情况下,基于产品的服务销售模式会取代原有模式,产品与服务之间的界限会越来越模糊。同时,产品使用的相关内容信息将直接反馈给提供商,产品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智能化水平,客户体验会得到极大的改善,社会将解放出大量花费在连接中转信息上的人力财力。
讲座最后,杨善林再次强调,面对制造业国际竞争的新格局和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新要求,制造业改革与发展的实践亟需先进科学技术的支撑。系统深入地研究互联网与大数据环境下制造工程科技问题,不仅能开拓制造工程的前沿科学领域,还能够为制造工程实践提供理论与方法支撑,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