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耕森:我眼中的金岳霖
发布时间:2016.05.17

来源:记者团 编辑:周珣 浏览次数:

■记者团 张文卓


   “中国哲学界第一人”金岳霖先生的成长历程是怎样的?他与林徽因之间发生了怎样的传奇爱情? 5月16日,金岳霖先生的学生、安徽大学哲学系教授钱耕森做客我校2119期人文讲座,从金岳霖先生“其学”、“其人”两个方面向在场师生介绍了他眼中的金岳霖。


游学伦敦,初识哲学


   讲座一开始,钱耕森先生就开始了对恩师金岳霖生平事迹的介绍。1914年,金岳霖从清华学校高等科毕业后,远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商科,后因对商科不感兴趣,便转入哥伦比亚大学修读政治学。1920年金岳霖获得哥大政治学博士学位后,开始了在英、法、德、意为期五年的游学历程。


   正是在伦敦念书期间,金岳霖的思想发生了重大改变,在研读了休谟、罗素的哲学著作后,他深切地感受到:“哲理之为哲理不一定要靠大题目,就是日常生活中所常用的概念也可以有很精深的分析,而此精深的分析就是哲学。”由此,金岳霖正式摆脱政治学,开始“走入哲学”。


   但是,金岳霖对哲学兴趣的产生似乎比这更早,钱耕森解释道:“据《金岳霖全集》记载,金先生最初发生在哲学上的兴趣是在民八年底的夏天,当时的他正徘徊在‘唯心论’的道旁,用他的话来说,那种感觉就是‘第一次感觉到理智上的欣赏。’”


   这种“理智上的欣赏”最终将金岳霖引向了分析哲学的道路,他用分析的方法去分析常用的概念,撰写出《论道》和《知识论》两本哲学名著,创造出了博大精深的“新道学”的哲学体系。


   也因为对哲学一贯的热爱,渴望为中国哲学培养出更多的专业人才,1926年,金岳霖以一人之力,创办清华大学哲学系,身兼哲学系唯一的教授和系主任,招收了沈有桑和陶燠民两名第一届学生。


以理性驾驭感情


   “虽然金先生没有机缘与林先生结为夫妇,却一直在林的身边默默的扮演着她的守护者。”谈起恩师金岳霖与林徽因的情缘,83岁高龄的钱耕森依然兴致盎然。他介绍道:“1932年至1937年夏,金岳霖与梁林夫妇同住北总布胡同,金住前院、梁林住后院,金岳霖除了早饭在家吃外,午饭和晚饭都搬到梁林家与他们同吃。”


   抗战时期,金岳霖在昆明的西南联大教书,梁林夫妇在四川李庄中国营造学社工作,即便两地路程艰辛遥远,金依然经常去看望林徽因,有一次金岳霖的休息年都是在李庄家度过的。梁林闹矛盾的时候,金岳霖还十分乐意做他们之间的仲裁者。梁思成对金岳霖也有很高的评价:“他总是那么理性,把我们因为情绪激动而搞糊涂的问题分析得一清二楚。”


   金岳霖一生未娶,一直以最大的理性驾驭自己与林徽因之间的感情,即便在林逝世后,一次林徽因生日,金岳霖将一众好友接到饭店一同缅怀自己爱了一生的这位女子。


   在钱耕森看来,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与金岳霖的友谊既充满了传奇色彩,又非常难能可贵,即便三人已经作古,他们的故事依然对当代人的爱情和婚姻生活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战火中的“黄金年代”


   金岳霖是把西方现代哲学介绍到中国的主要人物,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他创立了自己体大思精的“道”或“新道学”的哲学体系。这个体系是由本体论和认识论共同构成的,金岳霖的两本代表作——《论道》和《知识论》分别阐述了他的本体论和认识论。


   这两部著作均写于战火纷飞的抗战时期。1937年,西南联大自南岳搬迁至昆明,这段时期虽然颠沛流离,确是学术风气最浓的时候。钱耕森研究发现,冯友兰、汤用彤、金岳霖等学术泰斗白天除了吃饭上课,其余时间都用来创作,冯友兰的《新理学》及金岳霖的《论道》均成书于此时。


   而金的《知识论》的出版却经历了十分漫长与艰辛的过程。日帝的轰炸、国内政治环境的复杂,导致第一版《知识论》原稿在战火中丢失,金岳霖二度呕心沥血,《知识论》于1948第二次成书后,又经过了35年才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在钱耕森的眼中,金岳霖的坚守与才学、风度与理性,使他不仅在中国哲学史上、也在不少国人心中树立起了一个大写的人。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