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团 文露漪
6月3日晚,著名经济学家熊秉元在西五楼405室主讲了以“经济分析的智慧结晶”为主题的讲座。
虽然正值期末,地点也是临时更改的,教室里依旧挤满了前来听讲座的师生。“虽然我的讲座很有趣,值得听,但是不值得站着听。”讲座开始前,熊秉元多次为站着旁听的同学找空位置,生怕大家久站太累。
“我们今天时间十分有限,我想先请大家注意两点:一,‘吃鱼先吃鱼肉,不要找鱼刺’,有意见欢迎提出,但是希望同学们不要过于纠缠于枝节;二,请大家务必不要讲话。”熊秉元握着双手,认真地说:“我今天希望用‘0、1、2’向大家阐述经济学的四大定理。”
“大比小好”
熊秉元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圆和一个小圆。“这表示的是大比小好,多比少好,也体现了经济学一个很基础的观念——人是理性、自利的。”熊秉元解释道。
针对部分人的质疑:“人并不一定是理性、自利的,有可能也是感性的。”熊秉元通过提问进一步进行辩驳。
“大家第一次约会和第五次约会的举动是不是一样的?”熊秉元问道。大家的答案多种多样,“我认为不一样,因为第一次和第五次的收益是不一样的。第一次约会比较敏感,第五次就会有厌倦感。”一位经济学的男生回答道。
在听完大家的想法后,熊秉元利用经济学中的“需求定律”解释“约会问题”:需求定律是指价格高,购买量就少。第一次约会如果讲错话,就很可能失去下一次约会的机会,这表示第一次约会犯错的成本较高,大家就会少犯错。因此第一次和第五次约会的举动自然不一样。
紧接着熊秉元提出“人的情感会换挡”“是否希望自己的父母、子女是雷锋”等问题,进一步论证“人是理性而不是感性的,因为情感会受到理性的控制;人是自利的,当人们面对真实的行为成本时都会退缩”这两个观点。
“1+1<2”和“1+1>2”
“1+1<2”是指存在不一定合理,但存在一定有原因。” 熊秉元提出问题:“贴标签好不好,人们为什么要贴标签?”来引领同学们思考。
“贴标签能大幅降低行为成本,是一种工具性的安排。我们从小教导孩子不要贴标签,但是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要因材施教。所以,一个负责的老师一定是一个因材施教的、会‘贴标签’的老师。”熊秉元说。
接着,他转换思路,问同学们“人会不会为自己贴标签?”“给自己贴标签可以分析自己的优、劣势,然后改进自己。”一位女生回答。
熊秉元指出,教室中就可以发现人给自己贴标签的现象:男生们一般穿的比较沉稳,而女生穿的比较活泼。对此,他解释道,每个同学的自我定位、举止是从自我认知出发的,原因也是降低行为成本;存在不一定合理但一定有原因,所以我们年轻人看到现象时先不要急着做价值判断,不要当愤青,应先去了解“为什么”。
另一个定理“1+1>2”则表示“好的价值出现是有条件的,看到好的社会现象要往下深追一层去了解其出现原因”,这就是经济学的均衡分析法在社会问题上的运用。
“请大家思考‘为什么在现代技术发达的情况下,山西还会频繁发生矿难?’”熊秉元问道。一名男生表示:“我认为是由于‘幸存者定律’,媒体只报道其发生矿难,导致我们形成了‘山西多发矿难’的认识。”
最后,熊秉元用均衡分析法进行分析:“一,只要财产权稳定,一般人就愿意投入更多的资产性设施。山西煤矿产权的不稳定让煤老板没有很强的意愿做资本性的投入;二,改善逃生、安全设施的费用高于煤矿出事后需要支付的费用,这也让不少老板不愿意进行安全建设。”
“0~0”
“0~0”表示事物的意义由其他事物衬托而出。熊秉元先引入“如果世界上只有邓丽君会唱歌,大家是否知道邓丽君唱歌好听?”这一问题,简要论述了“人们判断事物有一个价值判断标准”这一观点。
随后他提出了经典的法律问题——“一个人家的果树树枝伸入邻人家,果实掉入邻人院中,果实归谁所有”,并跳出法律学者惯用的道德哲学思维,而运用经济学中的“0~0”方法进行解释。
“一个吉林大学法律研究生曾告诉我,‘根据罗马法规定,果实归主人所有’,但当我进一步问他原因何在,他却无法回答。而德、日、台民法明确规定,掉入邻人家的果实归邻人所有。”听到这里,很多同学认为不可思议。
熊秉元将不同归属权的情况进行了对比论证。如果果实归主人所有,会产生四点问题:一,主人进入邻人家,侵犯其隐私权;二,如果主人长期不认领,邻人处理果实将十分困难;三,若两家种了相同的果实,则无法分辨果实的具体归属,辨别成本高;四,当主人知道果实始终会归自己所有,当其果树枝条不断生长,侵犯邻人院落,他就不会主动修剪枝条。但若归邻人所有,这四种问题就不会发生了,对长远发展更有利。
在提问环节,针对同学们提出的“当个人组成一个组织时,是否也是理性、自利的?”问题,熊秉元认为人数少和人数多的情况性质不一样,并向同学们推荐了两本相关书籍——《集体行动的逻辑》和《微观动机和主观行为》。
整场讲座熊秉元全程脱稿,不断举例提问,带动大家思考。担心大家久站太累的他自己却在台上站了两个小时。时间在阵阵欢笑和同学们的踊跃回答中不知不觉的过去,不少人结束后感到意犹未尽。讲座的最后,熊秉元向华中大图书馆捐赠了自己的两本作品,并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习并运用经济分析法,分析解决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