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团 彭丽
6月7日晚七点,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主任赵勇做客我校第2123期人文讲座。本次讲座的主题是“‘靡靡之音’的是非功过——以邓丽君与1980年代的流行音乐为例”。
赵勇穿着一件灰色的横条纹衫,带着学者特有的气定神闲开始了今天的讲座。
讲座伊始,赵勇并没有直接进入主题,而是讲述了发生在北师大的一个小故事:前几年,北师大还有一部分宿舍没有安装空调。学生们为了委婉地向校长提建议,便把《董小姐》的歌词改编成了《董校长》。最终,学生们如愿以偿用上了空调。听到这里,在场的同学们都笑了起来。赵勇说:“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音乐对大家来说,或许是很久远的事情了,但是对我们来说却是真真实实经历过的。”
在讲述八十年代流行音乐之前,赵勇先向听众介绍了流行音乐出厂的“历史语境”:1950-1979年的革命歌曲。这些歌曲是宏大革命叙事的一部分,高强硬响(高亢、强悍、硬朗、响亮)是其基本风格。他一边播放1958年的《社会主义好》,一边详细地分析了这些特点,激昂的歌声似乎把大家带回了那个年代。
以邓丽君为代表的港台歌曲的渗透和影响在一开始则被看成了是对“高强硬响”的革命歌曲的反驳。在七十年代末,大陆居民只能偷偷地听邓丽君。邓丽君之后,涌现了一批台湾校园歌曲,官方也开始通过春晚邀请张明敏、费翔等港台明星演唱。
赵勇特意谈到了齐秦的歌曲。八十年代,他在读研究生。一次在火车站准备回家,在一辆货车的车皮上看到了齐秦的两句歌词:没有你的日子里,我会珍惜我自己,没有我的岁月里,你要保重你自己。“这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我在回想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脑海中总是会出现这样一个画面,它变成了我带着某种情绪的记忆。”说到这里,赵勇教授的脸上出现了一丝笑容。
随后,赵勇谈到了八十年代大陆的流行音乐。大陆流行音乐在快速的发展,一些原创歌曲相继问世,一批流行歌手开始成名,如毛阿敏、刘欢、崔健等。尤其是崔健在百名歌星演唱会上表演的《一无所有》成了中国摇滚作品的开山之作。
何谓靡靡之音?在八十年代的语境下,靡靡之音当是指柔弱、颓废、萎靡不振的音乐。在乐评人李皖看来,如果靡靡之音是一个中性词,邓丽君则的确是一个非常杰出的代表,“她是中国世俗生活的绝佳代言人,是情感世界的极致化和深渊化表达,从歌艺上看,邓丽君非常中国,是中国传统小女唱法的登峰造极之人。”赵勇也是非常同意这种观点的,他认为,靡靡之音其实还有另外一种功能:启蒙。
“在经历了一些事情之后,其实当时的人们情感结构是板结化的,各方面都需要启蒙。理性的启蒙或许可以通过课堂知识的传授,那么邓丽君其实也是在以自己的方式进行一种感性的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