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教授陈嘉映:善恶相生而不对等
发布时间:2014.10.16

来源:记者团 编辑:张心怡 见习:区培颖 浏览次数:

记者团 赵佩瑶/摄

  新闻网讯(记者团 见习记者 王一璇)10月14日,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外国哲学学科负责人陈嘉映教授做客我校第2002期人文讲座。围绕“性善论的一个维度”主题,他与学生畅谈性善与恶的辩证统一,并阐述了看待哲学的一种角度。


  陈嘉映认为,善恶论自古以来就是困扰世人的一个重要问题:孟子主张性善论,荀子则相反。而二者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即“善”或“恶”是从何而来的问题。在他看来,善与恶相对而生。


  “善恶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只谈其中的一个维度,从比喻说起,用反义词的维度来讨论善恶。”陈嘉映举出了两个例子来印证他的观点。一是告子的性犹湍水,决诸东西而流之东西,无非善恶,以“东、西”论之。另一个则是孟子的人性犹如水之上下,有善恶之分,以“上、下”论之。他认为东、西以“中”参照,是完全对称的,而上、下不以“中”为参照,而是以地面,人体为参照,所以并不对称。


  对于这两种主张,陈嘉映认为没有哪一种是错的,区别就在于孟子的观点更深一层。他认为折中看法中的“性有善有恶”和“性无善无恶”这些都是把善恶看成了对等的,并且没有谈及根性的问题,因此相对于告子,孟子的主张更深了一层。同时,他又借用了梁漱溟“恶是善的负面,他不但不是本质,更不算是某种倾向,故善恶非对待之物也。”来阐述善恶之间并不是对等的,恶依附于善,恶也存在于善。因此,他认为哲学中的问题不在于一个主张的对错,而在于一个主张是否深入。


  “善好乃万物之所向”谈到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陈嘉映认为善即是万物完成其本质,一颗橡树要成长为橡树,而一个人要善,便是要把生活过好。他把人生比作下棋,任何人都是为了赢而下,虽然结果不确定,但为赢即是一种向善,在善的范围内为赢而要节制。在陈嘉映看来,只有向善做出了努力,人才被赋予了生活的意义。


  同时,他也提到那些生活在边缘化的人。他表示,这样的人不外乎两种情况,一种是自暴自弃,而另一种是自己就想要过边缘化的生活。对于他们来说,只有更加节制自己才不会被腐蚀。


  对于现实,陈嘉映指出在我们当下虚无主义社会中,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善恶观。“但我们生活在一个共同体中,部分道德与礼仪便转化为法律,这样的善恶有普世的观念,我们必须遵守。” 陈嘉映说。


  他还主张人应该对自己的善恶观反思,而不要认为人的善恶是固然的,是不可以改变的。他说,“即使是小布什打击以色列原教者的时候也应该想想他们所为什么,不然会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制造更多问题。”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