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家许宏讲述史前中国
发布时间:2012.10.13

来源:记者团 编辑:见习编辑 刘棉 浏览次数:

新闻网讯(记者团 见习记者 张沁苇 记者团 杜明阳)10 10 ,继9日晚的讲座后,中国社科院考古教授、中国考古学会理事许宏通过文献和图片,为我们揭开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前1000年中国的神秘面纱。

 

“什么是‘Early China’?人们普遍将西汉前期定为早期中国,有些学者则认为从秦汉开始,总之商代与以前的中国被称为中国前的中国。”许宏向听众阐述史前中国的定义。根据考古发现,距今大约38003500夏商时期的二里头文明已被西方专家认同为中国的文化,而在此以前的龙山、三星堆、良渚文化却有待考究。

 

结合考古挖掘发现的文物,许宏推测最初玉器可能作为饰玉出现在公元前约6000年。在公元前约3500年之前,玉是作为祭祀用品出现,如良渚时期发现的玉琮。公元前2500年到770年,玉又作为礼仪的象征。此时中国青铜时代随着技术发展逐渐到来,但在它之前的铜礼器群是以玉为主,二里头后期约公元前1600年出处的铜玉礼器以铜为主。许宏认为,青铜礼器渗入并局部替代既有的玉礼器器种,形成金玉共振的局面。而二里头时期的玉石礼器群确立了大型片状由刃器为主体的礼乐制度。

 

在中国前的中国,城市建筑由圆到方演变。许宏认为这种演变体现了城邦防御性的增强。在二里头时期之前,中国的城邦分部呈满天星斗格局。这一时期的中国没有形成到一统的王朝。而随后的二里头时期,则出现了大四合院,盘龙城。“这体现了建筑风格的变化与居住关系的改变。”

 

二里头时期中原中心的出现,主要是地理和气候原因。在挖掘中,考古学家发现了二里头时期的面条。经专家鉴定,面条是由小米而不是小麦做成的。良渚文化在中原中心出现之前几乎达到顶峰,在此时期各种文化百花齐放,然后退出历史舞台。随后文化在东南与西北交界处融合,从而形成了独特的二里头文化文化。而食物多样性使二里头文化传承有物质保障,从而让文明成功地流传。

 

讲座最后许宏对因现代化建设造成的对文物的破坏表示惋惜:“三十年内二千多个城市变得一模一样”。“考古发掘就是将古时信息传递给现代,对古物的还原就是一个破译、翻译的过程”,他希望传播考古发掘的意义来增加人们保护文物的意识。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