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谢有顺:莫言获奖是“文学的回归”
发布时间:2013.04.19

来源:记者团 编辑:刘棉 浏览次数:

  新闻网讯(记者团 陈诺 通讯员 张弘)自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不乏争议之声。而在知名作家谢有顺看来,莫言获奖是“文学的回归”,17日晚,谢有顺做客我校人文讲座,与广大学子探讨了莫言与诺贝尔奖的“五项基本原则”的关系。

  针对莫言获奖后许多人对于他政治立场的质疑,谢有顺说:“莫言描述自己为一个‘讲故事的人,他说过‘文学是大于政治的,政治是暂时的,而文学是永恒的。”谢有顺认为,文学往往具有超越政治、直达人性的魅力,就像余光中的《乡愁》无论在这一头还是在那一头都会引起巨大共鸣。

  “得诺奖的作家首先必须具备批判精神。”在谢有顺看来,莫言的《红高粱》、《蛙》等作品都充斥着对于社会、对人性的深刻批判。“正是这种批判精神,使得莫言的作品区别于其他作家的作品。”

  莫言深受福克纳、马尔克斯等作家的影响,因而他的作品描写的是最真实的乡土现实。谢有顺表示,莫言成功的很大原因在于他很早就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精神领地。他的作品中反复出现的“高密东北乡”之于他,就好比马桥之于韩少功,凤凰之于沈从文,西海固之于张承志,有着别于其他地方的非凡意义。

  “莫言坚持自己的艺术探索,诺贝尔奖更亲睐在艺术形态方面有着重大突破的优秀作家。”莫言早在八十年代就成为了当时的先锋作家,也一直在积极地探索着新的艺术手法。“《红高粱》的第一句话是:‘我奶奶年轻的时候也很风流',虽然有点惊世骇俗,却表明莫言在寻找一种新的看待历史的角度。”谢有顺解释道。

  在谢有顺看来,完备的写作理想和理论是诺奖的另一基本原则。而莫言在自己的谈话集和多次演讲中都曾表达过自己的写作思想和理论。“2000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没有颁给北岛在于他除了优秀的散文和诗歌,没有一部论述其写作理论的作品。”谢有顺说出了他的猜测。

  此外,谢有顺还谈到,莫言的作品总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声音、色彩和味道,这对那些终日生活在城市里,感官已然麻木的都市人是一种乡土感召。莫言的小说来自土地,来自农村,甚至来自古汉语和戏剧,再搭配上魔幻般的想象力和气势磅礴的文风,便成为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

  谢有顺认为,莫言的作品有张力、有生命力,获诺贝尔文学奖是“文学的回归”,是对当前所提倡的新文学价值观的一种反思,“莫言的作品里有太多值得我们去品味、去思考的东西。”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