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代明:三千年生命科学的进与退
发布时间:2012.06.03

来源:同济医学院 编辑:褚宗棠 浏览次数:

 

    新闻网讯 (记者团 邹文彬)6月2日下午,第161期“科学精神与实践”讲座在同济医学院报告厅举行。特邀嘉宾第四军医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副院长樊代明教授以“三千年生命科学的进与退”为题,从历史、哲学、医学等多个角度,带领现场观众探秘神奇的生命科学世界,领悟渊源流长的医学发展真谛,并与同济学子分享自己研究生命科学发展史的心得体会。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同济医院党委书记、院长陈安民,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常务副部长、同济医学院研究生党总支书记鄢明玉,同济医院副院长廖家智等出席了讲座。

    “你从哪里来?”这是个一直困扰哲学界、科学界的难题,自有文明记载以来的三千多年里关于生命来源的探讨一直未曾停歇,每个时代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具有那个时代的特点。樊代明教授以这个问题引出他对生命科学发展史的研究,他认为,历史虽然不会分期发展,但为便于研究,可将生命科学发展史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有文明记载以来的前一千三百年。此时西方以希腊文明为代表,出现了泰勒斯、亚里士多德、盖伦等哲学家,医学家,他们或是“坐坑观天”,或是研究“跳蚤与灰尘”,对生命进行了哲学式的思考。而中国则出现了《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百草经》等流传千古的医书及张仲景、扁鹊、华佗等传诵至今的名医,中国对生命的探讨即为中医的发展与成熟过程。“当中国的病人在服用‘麻沸散’后享受手术时,外国人还在手术台上嚎叫了八百多年”,中医的先进性可见一斑。

    此后的一千年为第二阶段,在这段时间里,西方宗教和神学兴盛,文明发展进入了黑暗时期。而中国则处于文明的高峰时段,王叔和与《脉经》,孙思邈与《千金方》,陶弘景与《新修本草》是当时医学鼎盛的代表,中医逐渐由整体走向分工,出现“内外妇儿”等专科。“不为良相,就为良医”,医学在当时受到极大尊重。

    十一世纪后的一千多年为第三与第四阶段,此时正是西方文明崛起而中国没落的时期。前六百年里,西方解剖学发展迅速,出现了达芬奇、维萨里等熟谙人体解剖的艺术家、医学家。后四百年里,西方借着三次工业革命的浪潮迅速发展,对生命的研究细致到分子和原子水平。“一个社会对医生的尊重程度反映了社会的文明程度与先进性”,这两个阶段的中国,由于缺乏对科学的重视,纠结于“理”与“伦常”,逐渐走向没落。

    “曹操杀华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起患者杀害医生的医患纠纷”,为活跃现场气氛,“挑战‘根叔’”,樊代明教授不仅屡屡“抖包袱”,更在讲座现场唱起了歌,现场掌声时起,欢笑不断。当有人将他比作易中天时,他笑说“我跟他虽然都靠说历史吃饭,但我还创造历史给他的后人去说。”

    讲座后,樊代明教授认真回答了现场观众的问题,谈到中国目前的医疗环境,他勉励大家“在低谷时的任何迈步都是进步”,只要有“波涛翻滚浪接天,横流穿泻只向前”的精神,终能“飞身驾乘轻舟去,回笑岸松空等闲”。“樊教授不仅仅让我对生命发展史有了更清晰的了解,也解决了我对自己前途的一些困惑。”来自德医07级的蔡同学表示此次讲座让她受益匪浅。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