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大师:看张培刚的“牛精神”与“龟性情”
发布时间:2011.12.16

来源:记者团 编辑:郑馨 浏览次数:

   

张建华教授在演讲

 

    新闻网讯(记者团 李沁灵 王海谊)“不要只关注强国学术,他们搞他们的,我们要寻求自己的经济发展之路。”屏幕上的耄耋老人挥动着手臂,激动地阐述他的经济理念。这位老人就是1123日逝世的发展经济学奠基人张培刚。为了缅怀伟大的经济宗师,华中大张培刚发展研究院院长张建华于1213日在东九楼B202回忆讲述了张老的传奇人生。

 

哈佛苦学,6年走遍大江南北

 

         1988年张建华第一次与张老见面,“我印象很深刻,当时张老还上台板书给我们分析,尽管他已年逾古稀,身体也不是很好。”后来张建华曾随张老来到武汉市委大院作题为《从世界经济来看生产力标准》的学术报告,张老语言风趣通俗,在场观众无不听的津津有味,张建华感叹:“我第一次发现经济学能够这样地简单易懂,这样地有趣。” 


        
张培刚教授一生研究经济,1934年在武汉大学毕业后,开始了农业经济调查研究,花了6年时间走遍大江南北,积累了无数的珍贵原始资料。1941年他留学哈佛,在申请的不到6平方米的房间里,读完了200多本德国、英国、法国的学术著作,研究了180多位学者的经济论述。他的博士论文《农业与工业化》获得哈佛大学年度经济学专业最佳论文奖和大卫•威尔士奖金,他也是迄今为止获得该奖的唯一华人学者。


    “如果没有我青少年时期在农村的亲身经历和生活感受,没有我大学毕业后走遍国内数省,先后6 年的实际调查,特别是如果没有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我是写不出这篇博士论文的。”  对于获奖论文,张老曾发出这样的感慨。

 

       “文革”放牛,竟能悟出经济发展之道

 

    “认真,但不能太认真。应适时而止;看透,岂可以全看透,须有所作为。”这是张老曾写过的一副对联。这是张老秉承的“做事认真,做人不计较”的人生态度和“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处事心态。


          
文革时期,张老曾被安排放牛。一位刚从美国回来的经济学教授,怀揣着知识与爱国热情,却只能放牛和推土。但张老并没有消沉,他认真地放牛,将牛棚打扫得比别人都干净,对牛了解到了“知道牛的牙齿有几颗”的地步;他从未忘记经济学,在放牛过程中悟出了“牛肚子理论”——“中部崛起”理论的前身。

 

文革过后,张老倡导老牛奋蹄精神,在华中理工大学(现为华中科技大学)成立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并总结出版了《新发展经济学》,普及现代经济学,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探索打开了一条光明大道。

 

“龟性”养生,晚年瞒妻出门看武侠

 

         张老幽默风趣,曾调侃养生之道: “我不反对‘生命在于运动’的说法,但运动不能过激,像我就是‘龟养法’,方法就是‘不动’。”晚年坐轮椅的时候,为了锻炼,张老会在轮椅上拼命地蹬蹬腿。

    
        
张老酷爱阅读,尤其喜爱诗词与武侠小说。张老在看过的每一首诗词上都写了满满的评注,有时看到激动处,还会写下感慨:“李后主真是中国第一词人”。而晚年的他对武侠热情不减,尽管身体孱弱,还是偷偷瞒着夫人去电影院观看《白发魔女》。

   
         
张老强调阅读的重要性,要求学生阅读《古文观止》,认为文言文有助于学者精炼语言,提炼重点。他曾说:“学经济的人不懂地理、历史,怎么能够了解国家,怎么能够探索出科学的发展道路呢?”学贯古今的张老做学问从来都是一丝不苟,连中文语法错误也要细细地给学生批改:在张建华的一篇论文中,张老批注:“注意语法,区分‘及、和、与’的用法”。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