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 6月16日晚,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孟建伟作客我校人文讲座,与同学们探讨了何谓“教育与幸福”。在讲座中,孟建伟指出当今教育缺乏人文主义的关怀,并呼吁让教育充满灵性和幸福。
当今中国教育的问题:学生不幸福
“孟老师,我在读了这么多年书后,突然发现我连做人的意义都不知道。”学生的一句话,让孟建伟陷入了沉思,也引发了他对于“幸福教育”的思考。“我们教学二十几年,最后学生连‘幸福’、‘做人’这样最基本、最源头的问题都不知道。可以说,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
与现在相比,80年代虽是一个极左的年代,但是却是一个浪漫的年代,诗人的年代。 “那时候生活有滋味儿啊,没有人跟你强调说‘考试、读书很重要’,思想的自由,精神的饱满让每一个人都充满了追求,” 孟建伟回忆起自己当初读大学时的生活,“那时的大学真的是梦想开始的地方。”
“现在的教育为何会变成这样?原因在于功利主义和实证主义思想的泛滥,”孟建伟总结道。现在的大学教育要求多做课题,多拿钱,而非站在人类思想的高度,去思考怎样去改变人类的进程,“当代教育所追求的只是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而非一种崇高的信念。”另外,孟建伟还谈到,如今教育的强调分支化、专业化,使得学生把整个生命都透支在一个点上,大大忽视了教育形而上的文化和精神的层面。
幸福教育当是“树”的教育
“教育本来该教会大家如何做一棵树,但最终却只关注那一个果实。”孟建伟打比方说道,现代的教育只是让学生去思考一颗梨是什么,结构、外貌是怎么样的,而非教会学生如何给予梨树土壤、阳光和雨露,以及怀着感恩和反思的心去体悟这个过程。
爱因斯坦说过,教育的意义在于当我们把所有的知识都忘光的时候,还剩下什么。“学习到了最后,看的是原创性,是幸福感,”孟建伟指出,“果”的教育没有灵性和创造性。而“树”的教育呼唤的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教育,是“要让受教育者经历最美好的生命体验。”
在讲座中,孟建伟还谈到,“一个大学好不好,关键是看他有没有文化内涵,”他还打趣儿地说:“如果你每天走在上学路上,都能碰上像海子、朱自清这样的人物,你能没有激情吗?这样的大学能没有内涵吗?”
教育的目的:找到你的幸福神经
4岁的小宝因为跳迈克尔杰克逊的舞蹈而扬名海外,不仅仅在世博会上演出,还应邀参加美国的脱口秀节目。小宝妈妈在接受采访时说道:“小宝很小的时候对音乐就有感觉,每当他哭啊闹啊的时候,只要一放音乐,他就不哭不闹了。”孟建伟在谈到这个事例的时候,忍不住感叹了一句:“这个小孩好幸福啊!那么小,就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根神经。”
在孟建伟看来,每一个人都有一根独特的神经,只要这根神经一经发现,就会让你“砰然心动,为之着迷,犹如爱情,追不到很郁闷,”孟建伟比喻道,“追到过后,你便会为之倾注一生的精力,但却乐此不疲,很幸福。”
“好的教育就是要帮助学生去发现这根神经在哪里,”孟建伟说,当代的教育忽视了人的个性,缺少对人的发现。“如果你这一辈子,都找不到这根神经,你算是白来了,这就好比你嫁了一个人,一辈子都没有感觉。”
在讲座的最后,孟建伟再次强调了关于幸福教育的理念,“幸福教育不仅要呼唤人性和生命教育,还要呼唤文化和精神教育,更要呼唤创造和创新教育。要让教育充满灵性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