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传今:中国的自由主义思潮
发布时间:2010.05.28

来源:同济医学院 编辑:沈杨骏 浏览次数:

    5月26日晚,在同济校区一号楼一大教室,鉴传今老师为同济学子透彻解析了“中国的自由主义思潮”。

追本溯源,严复引进自由主义

    “严复引进自由主义,标志着中国近代思想转型。”鉴传今老师引用美国汉学家史华兹的一句话开始了关于中国自由主义思潮历史的讲述,这也是他对中国自由主义历史的认证。

    在长达百年的历史中,中国自由主义以一种激进而又踟蹰的姿态发展着,自由主义往往引导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方向,却缺乏一种担当大任的勇气,鉴老师说:“不是中国放弃了自由主义,而是自由主义自我放弃了。”

    “随着胡适远走台湾,中国的自由主义随之消失。”自由主义一度被认为是资本主义独有的思想形态,其实曾经在中国大行其道的激进主义也可归为自由主义发展形成的一支,正是这种激进主义,“导致”了新中国的建立。

三个阶段,自由主义思潮重新出场

    “1979年后的三个十年,可以认为是自由主义思潮发展的三个阶段。”鉴传今老师这样界定当代中国自由主义思潮发展阶段。

    以1979年“西单民主墙”为契机,全国上下开始出现与专制相悖的思想价值趋向,也就是民主自由的价值取向。思想界为此展开了一场关于人道主义的讨论,发掘人道主义的价值,经过反思,得出国内“对人性漠视”的现象,来源于对苏联经济、政治、文化的照搬照抄。

    然而,这场最初得到政府支持的自由主义思潮,却在不久后便被抵制和禁断,鉴老师把这种现象比喻为“用带血的头去撞必然性的墙”,结果是又一次意料之中的头破血流,这场表现激烈,采取与政府直接对抗方式的战争覆灭了。

    鉴传今老师笑谈中国的一种奇特现象:“中国很多事情,一开始来势汹涌,最后却都不了了之,但是,自由主义思潮并没有因此结束。”

改换门庭,市场经济创造契机

    1989年六四风波中,自由主义遭到强烈打压,与其直接对抗,不如顺从,另觅途径。此时,市场经济的推行为自由主义创造了一个契机。

    改革开放过程中,为了适应推行市场经济的措施,政治方面开始推行民主政治,文化方面开始提倡学术自觉、自由。这都是为了弱化意识形态的差异,给个体存在开辟道路。

    此时的自由主义,开始采取与政府相一致的发展方向,也伴随着学术的发展而自由发展起来。

学术化包装,自由主义蓬勃发展

    “中国近代史其实是一部自由主义理想屡遭挫折的历史。”鉴传今老师引用李慎之的一句话来概括自由主义的发展史。1997年李慎之为《顾准日记》作序,被认为是自由主义思潮发展史上又一标志性事件。

    之后李慎之又为《北大传统与近代中国:自由主义的先声》作序,从此,大批自由主义外文书籍翻译出版,自由主义开始深入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自由主义采取学术化包装,与自由自觉的各类学术混杂,在越来越隐蔽的文化领域,推动实现自己的政治诉求。

    “欲望和想象所控制的地方必定是歧途。”自由主义的前途如何,谁也无法下定论,鉴传今老师讲到:“我们只能拭目以待,静观其变。”

    鉴传今:北京大学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哲学研究》编辑部主任、副编审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