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 “一个新的地理信息时代来临了。”
李德仁院士用这句话结束了他两个小时的学术报告——“从数字地球到智慧地球”。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A座301学术报告厅内200余位计算机学院师生的掌声再一次响起。李德仁此次应计算机学院邀请于3月26日晚做客“计算机科学前沿高端学术论坛”。
李德仁首先介绍了“数字地球”的概念,他指出,在“数字地球”,从二维到三维的技术、对地球进行多时态的观测与分析、基于图形和基于空天地一体化实景影像的可视化和可测量以及基于Web Severice的空间信息共享与智能服务都已经实现。
例如,研究人员通过照相机对敦煌莫高窟实地拍照后,将照片信息输入电脑,再经过特定的软件就能还原制作出敦煌莫高窟三维影像图,把不可再生也不可永生的文化遗产在电脑中“数字化保存”,如果遇到灾害破坏,文物工作者就可以依据电脑中的数据,及时并准确恢复莫高窟的原貌;不仅如此,还有汶川地震灾区三维地理信息系统、云南干旱过程时空分析、数字泰州三维数字模型、影像城市等,李德仁如数家珍,逐个向大家展示这些成果,他指出,这些成果不仅能够帮助决策层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正确的判断,也可以为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提供实际帮助。
如果说“数字地球”实现了“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那么物联网的出现就实现了“秀才不出门,能做天下事”。李德仁说,物联网的出现,实现了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的互联互通。以武汉市城市网格化管理与服务为例,在城市管理中,将武汉市划分为若干个小区域,每个区域设立管理责任人,当市长热线接到投诉,指挥中心可以迅速找到事件发生的区域,通知区域管理责任人到达现场后运用无线通讯设备传回现场信息,指挥中心经过分析后再调动相关部门解决,最后区域管理责任人回馈处理信息,这样有效的配置政府资源,大大提高了政府的办事效率。因此,李德仁提出了在物联网时代要完成从“4A”到“4R”的转变,既从“Anytime、 Anybody、Anywhere、Anything”转变为“Righttime、Rightbody、Rightplace、Rightthing”。
最后,李德仁指出“智慧地球”就是“数字地球”加上物联网,它支持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的参与和沟通,提供面向IP的新服务。在不久的未来,“智慧地球”,智能交通、远程医疗、户外流媒体、数字家庭、车载娱乐信息及远程信息服务都会实现。
人物链接:
李德仁教授, 江苏镇江丹徒人,1939年12月出生于江苏泰县。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已发表论文650余篇,出版专著10部。李德仁教授提出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的概念和理论体系,长期从事以遥感(R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 (GIS)为代表的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科研教学工作,并致力于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