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s.hustonline.net/Science/2009-11-20/40478.JPG)
“今天晚上,在这个森冷森冷的夜晚,王绍光教授,这位影响中国近20年的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性人物,用生动的图片,生动的图表,给我们上了深刻的一课。”在讲座结束时,校党委书记路钢发出由衷的赞叹。
11月17日晚七点,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系系主任王绍光在西五楼117教室开讲,校党委书记路钢主持讲座,法学院教授齐海冰做主讲人介绍。
在一片雷鸣般的掌声中,王教授开始了他当天的讲座主题——坚守与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实践60年。
奥巴马充其量有点左翼,就被当成了“走社派”
讲座一开始,PPT里放的一张张图片引得大家笑成一片:奥巴马换上中山装,高举社会主义大旗;Obama变成了Obamao(奥巴毛),马恩列斯毛的头像后多了奥巴马,美国《新闻周刊》更是打出标题WE ARE ALL SOCIALLIST NOW……
美国前进在社会主义大道上?奥巴马成了社会主义者?面对这些杂志封面的讽刺,笑过之后又让同学们陷入了思考.对此他解释到,在美国,谈及社会主义是个很危险的事情,不难发现其实在世界上很多大国,都有着代表社会主义的政党,唯独美国没有。“奥巴马充其量就是有点左翼,稍微有点公益性,就被说成是在走社会主义道路上”。
同样的,国内外对中国现在的政治体制也是充满了怀疑:在国外,左翼认为,中国背离了社会主义的轨道,而右翼则坚持认为一切好事都只有资本主义才能够完成,中国能够取得如此突出的成就,无非是在走着资本主义的道路;在国内,这样的疑惑也是存在的。
对此王教授谈到了自己的看法:“判断一个国家的性质标准,即垄断阶级是否掌握国家政权,而且我们国家的私有经济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私有经济,比如私人企业创造出来的100万元的财富,假如需要上缴20万的税收,而这20万是用于国家社会政策的实施,并不再是私人资本。” ![](http://manage.hustnews.com/Editor/images/editor/paging.gif)
“欲筑屋者先治其基”
在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实践前三十年时,王教授引用了苏辙的一句古文:欲筑屋者先治其基,基完以平而后加石木焉,故其为室也坚。他认为,中国社会主义实践前三十年产探索为后三十年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很多人觉得没有走前30年的弯路,中国的腾飞将会更进一步。而王教授则用前30年经济的增长率及主要工业品增长速度等数据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在前30年虚探索中,我们已近有了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硬件设施的建设上,并不比后30年差。同样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前30年在教育、医疗等关乎民生的方面也取得了比后30年更卓越的成绩。没有前30年,中国不可能腾飞。
另外,对于“中国完全采取了苏联模式的计划经济体制” 的观点,王教授也不认同,他说,毛泽东想做到的是“虚君共和”,是要将中央的权利下放,而不是集中。在最具争议的文革问题上,王教授将其影响概括为“破除了资产阶级法权”,在一定程度上消灭了等级制度,
“中国的改革是一个相当“痛苦’ 的过程,它牺牲了太多人利益,才换的了公有经济的活力。”王绍光对改革开放如是评价。但是,近些年“西部大开发”等政策的实施,民主的落实,医疗卫生条件的继续改善等也使整个社会朝着公平的方向迈进。
“后30年的探索成果是显著的。”据九十年代初的统计数据,中国消除了近5亿贫穷人口,而当时联合国统计世界贫穷人口总体减少了4亿。王绍光认为,后30年的探索才算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式探索。
谈教育:大学生应把更多的时间用于“胡思乱想”
二战后中日经济水平相差不多,但如今日本发展远快于中国,这和日本战前的基础教育密切相关。王绍光表示,除此之外,亚太地区相对稳定的环境以及其他因素都构成了战后日本高速发展的动因。
对于中国教育改革问题,王教授说,学生其实没有必要读过多的书,把更多的时间用来“胡思乱想”,用来接触社会。“也不能没有时间玩,没有时间谈恋爱,如果当下哪个学校能够减除一些不必要的课程,那将是中国教育的一个进步。”
附王绍光简介:
1954年生于武汉,1982年获北京大学法学学士学位,1984年获美国康乃尔大学政治学硕士学位,1990年获康乃尔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1990-2000年任教于美国耶鲁大学政治系。1993年和胡鞍钢合著《中国国家能力报告》,推动了分税制的建设和改革。现为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系教授,系主任,中国研究大学服务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长江讲座教授,英文学术刊物《TheChinaReview》主编。
研究领域:比较政治,政治经济学,中国政治,东亚新兴工业经济体,中央-地方关系,民主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