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先扬:看台湾问题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发布时间:2009.12.29

来源:记者团 编辑:刘萍 陈潇逸 浏览次数:

    “台湾问题涉及到中国的核心利益,中国要崛起,要实现复兴,台湾问题不解决,这个目标就是句空话。所以对台湾问题一定要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国人要有忧患意识,不要以为现在一切相安无事。帝国主义亡华之心不死,即使他们对中国也许并没有领土野心,但他们一直有分裂中国领土的决心和行动。”
                                                                  ——叶先扬 

    12月28日晚,爱国台胞﹑旅美学者﹑中科院访问教授叶先扬先生在西五117为同学们深刻且明晰的阐述和分析了广受关注的台湾问题,并与在座学生就台湾问题的未来展开了热烈讨论。他以其诙谐幽默的语言﹑睿智独到的见解使得现场笑声不断﹑掌声不绝。
 
                           台湾问题的形成,美日是始作俑者
 
    “认识台湾问题,首先得了解它的历史,知道它的由来,历史和现在总是一脉相承。”叶教授说道。他按照时间顺序,条理分明的介绍了台湾问题的形成,并重点分析了美国和日本在台湾问题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中国在1372年就拥有了琉球群岛的主权,接受琉球国王的朝贡。美国于19世纪50年代前后开始强行勘查琉球的煤矿资源,并且绕过清政府与琉球签约,视其为独立自主国家。1857年,美国驻华办Peter Parker在向美国国务院递交的报告中写到:“这个岛屿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不再是中国的一部分,一旦台湾在政治上,一如它在地理上一般与中国分离的时候,美国应立即占有台湾。”可见,美国对台湾觊觎已久。
 
    1871年,中日条约签订,有类似结盟的条款,引起美国注意,美驻东京公使迪龙(Delong)认为“中日同盟对美而言是一大灾难”并积极部署设法使中日成仇并使日本与美国结盟,在亚洲为美国利益发言。驻厦门领事李善得为日本提出类似后来“大东亚共荣圈”的“东亚文明明月弯”的观念,鼓吹“日本为了整个亚洲未来的繁荣,向台湾用兵是应该的并且是必需的”。同时,挑拨日本利用“牡丹社事件”不宣而战,出兵攻占台湾,拉开了日本夺取台湾的序幕。 

    二战后,台湾光复,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立即封锁台湾海峡。随后,美英与日签订“旧金山和约”,宣称日本放弃台湾,但没有说明其回归中国,成为现在台独分子“台湾地位未定论”的源头。但是该合约里没有一个中国人签字,并且新中国当时就发表了不承认该条约的外交声明。1970年,美国宣布将联合国托管的琉球主权交于日本,同时将主权属于中国的钓鱼岛的行政权交于日本。从而在中日之间留下了钓鱼岛这个矛盾冲突的楔子。叶教授特别指出,现在我们要保钓但也要有度,不解决台湾问题是没有办法保住钓鱼岛的。 

    1979年,美国与中国正式建交,随后又通过了《与台湾关系法》根据该法保持着与台湾的特殊关系。 

                          要实现统一,大陆先要做好做强

    在叶教授看来,台湾脱离大陆掌控已久,一直以来都依附于帝国主义。“台湾问题的解决说到底是一个兵临城下的问题,到最后实质上还是中美之间的谈判。” 

    如今无论台独势力叫嚣的有多猖狂,整个形势对他们是不利的,但他们不会放弃,真到了最后一刻也还是会作垂死挣扎。 

    现在台湾民众尤其是年轻人怎样看待两岸统一,对不想回归的人,大陆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得到他们的认同呢?叶教授认为,他们那一代,虽然从小所受的教育就是反共和共匪暴政,但大多上了大学,看到外面的世界,学会独立思考后就自然而然会觉得以前所学的荒唐。   
   
    他说:“两岸需要更多的交流,台湾很多支持分裂的人都是听别人讲大陆怎么样就觉得大陆是那样的,真正来看的少。部分台独的人在台湾也只是空喊,为的是选票。” 

    大陆最主要的是自己做好做强,提高国民素质,建立强大的软实力,影响台湾。要改进不好的一些地方,比如公共秩序,公共卫生等,把好的东西展示给台湾民众看。只有让台湾民众了解大陆,看到大陆广阔的空间和发展潜力,吸引他们到大陆来,才会对大陆有认同感,愿意回归。 

    另外,叶教授强调,虽然外界和我们自己一直宣称中国是大国,但我们也得清醒的认识到中国并不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大国。它还在发展之中,有很多落后的地方。比如我们还没有航空母舰,制海权不如美国,即使台湾现在在中国战略范围内,也不是百分百的安全。硬实力软实力都需要进一步加强。而西方国家一向总是喜欢给中国“面子”,夺中国“里子”。很多时候,与外界交流合作时要看到看似平等的背后因为人力物力财力差距会造成的不平等。 

   “帝国主义亡华之心不死,即使它们可能对中国没有领土野心,但它们一直都有分裂中国领土的决心和行动。和平只是我们美好的愿望,我们并不是相安无事。国人要有忧患意识和国际视野,保持一定的警惕心,时刻不忘民族利益。”他总结道。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