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昌璞教授做客第24期光电论坛
发布时间:2009.06.16

来源: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 编辑:党委宣传部 浏览次数:

  新闻网讯 6月3日上午10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南开大学特聘讲座教授孙昌璞做客武汉光电论坛第二十四期,作了题为“量子态操纵与未来量子器件”的报告。

  本期论坛由光电国家实验室(筹)吴颖教授主持,校长助理、光电国家实验室和光电学院党总支书记林林、物理学院、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的部分师生以及中科院武汉分院物数所高克林研究员等参加了本次论坛。

  报告上,孙昌璞教授在总结量子物理诞生和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介绍纳米量子器件、宏观量子器件和单光子器件等量子相干器件。报告中介绍这些等量子相干器件的未来发展不仅是未来高技术的要求,而且顺应量子物理学的发展趋势。

  此次关于量子态操纵与未来量子器件的报告引起了在座师生的浓厚兴趣。报告结束后,不少师生向孙昌璞教授提问,就相关问题展开讨论。最后大家以热烈的掌声感谢孙教授的精彩报告。

  相关链结:

  孙昌璞,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南开大学特聘讲座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和南开大学。长期从事量子物理、数学物理和量子信息基础理论研究,其中关于量子开系统及其在量子信息应用的工作获得了2008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他发表论文190余篇(其中Phys.Rev.系列80篇,Phys.Rev.Lett.上10篇)。一些工作得到国际上广泛承认,正面他引1300余次,h因子22(有22篇论文被引用不少于22次)。他关于q-变形玻色子(q-deformed boson)的工作单篇引用达300余次,获得美国ISI“经典引文奖”,论文入选美国斯坦福大学图书馆《Papers most cited in mathematical physics articles》。美国《科学》1995 年专刊介绍中国科学发展,提及了他的这个工作。2008年,他有2个理论预言(量子相变系统的动力学敏感性和人工原子循环结构的存在)得到实验的验证,前者在2009年还启发了观察量子临界现象的新实验。他于2005年提出的纳米机械振子主动冷却的方案与德国小组20008年冷却LC介观电路的机制一致。他指导的博士生有3人获得“中科院优秀博士论文”,其中1人获2007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1人获2006年中科院院长特别奖和美国LosAlamos国家实验室Director Fellowship。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