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s.hustonline.net/Persons/2008-11-15/30841.jpg)
![](http://images.hustonline.net/Persons/2008-11-15/30842.jpg)
“今天,你们是幸运的,读到了真正的新闻!”11月13日晚,我校新闻评论研究中心主任赵振宇教授作客人文讲座,为到场的近200名学生讲述今天我们该怎样读新闻。虽然如今的新闻不会像唐山地震那时那样滞后,但赵振宇坦言,“要读出华中大人的水平也并不简单”。
针对“新闻无学”的指责,赵振宇认为新闻人既不必妄自菲薄,也不必妄图超越,“在专业领域中把自己培养成一个不可或缺的存在,这便是你的社会价值所在”。
一个新闻人眼中的天下大“势”
“凡是识字的人读新闻都不成问题。”赵振宇认为新闻并无什么高深的理论,只要能够自如使用“因为”、“所以”,并且把“例如”使用得像“因为”、“所以”一样自如准确就可以。
不过,要读出华中大人的水平就困难了,“随便抓一把地上的土就有几千年历史,但是无价值。”若想避免这种错估新闻价值的情况,在赵振宇看来就要读懂“趋势”背后的“规律”。而据他分析,目前社会的“势”正是经济的全球化、信息的网络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赵振宇指出中国经过15年的谈判后加入WTO组织,“若过多强调中国特色则毫无意义,但在某些情况下,若不强调中国特色又是不行的。”因为在国际规则的潜作用下,“一元化”与“多元化”同样不可或缺。
“过去我们都叫国家领导人毛主席、毛爷爷,而如今呢?我们不但有了‘什锦八宝饭’,更有了涛哥、宝哥的称呼。”话音未落,底下的同学便笑作一团。赵振宇顺水推舟,“如果没有网络的自由,大家可能这样‘口无遮拦’地跟领导人称兄道弟吗?”在他看来,信息网络化就是如此有趣。
曾经出版过程序论专著的赵振宇对政治民主化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北京地铁降价听证会只是一场“走秀”。他特意廓清政治民主的边界,强调道:“现在的政府打着民主、科学和为人民服务的牌,其实是没有必要的,听老百姓的话可以,但不能总让老百姓说了算。”
今天我们需要怎样的新闻人?
如果没有汶川地震后及时、大量的新闻报道,赵振宇敢断定纪实电视剧《震撼世界的7日》的收视率一定会上个新台阶。“过去为什么文学当道?那是因为新闻还不发达!”他很欣慰如今的新闻变得逐渐发达起来。
然而,作为大学新闻学院的教授,赵振宇也看到新闻科班出身的学生有时会不及社会上的职业线人,前段在暨南大学新闻学院交流期间,他还同曾建雄教授讨论开设业余新闻线人培训班和专业新闻线人培训班,“新闻线人的大批出现深刻地说明,你们专业学新闻的搞不好都没饭吃了。”话语中,不无警示。
为此,赵振宇还以《南方周末》的“你见到我们的时候,我们和新闻在纸上;你见不到我们的时候,我们和新闻在路上。”与台下同学共勉。
“新闻工作者不仅要做好报道,更应遵守职业道德的底线。”赵振宇告诫大家不要写假新闻,读新闻时也可利用“哲学思辨性”来分析该新闻是真是假,“因为世界上毕竟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不做假新闻,是新闻人对他人的尊重,此外,新闻人还要尊重自己,赵振宇以两张拍摄雨中骑车的人不慎摔倒的图片为例,提醒大家“不能用两张照片把道德给照没了”。
(
记者团
彭彦 李志刚 许路阳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