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倩:从新华社记者到方正副总裁的华丽转身
发布时间:2008.10.14

来源:记者团 编辑:小竹子 浏览次数:

    身穿米色风衣、黑色高跟鞋的她从容地走进会场,步履自信而优雅。台下的观众用热烈的掌声迎接她,甚至有人小声惊叹“她好年轻,好有气质。”她,就是北大方正集团副总裁、我校新闻系84级校友施倩。 

    昨晚7点,“鹏程计划”优秀校友系列讲座在经济学院报告厅举行第一场校友演讲,主角正是眼前这位美丽的女总裁施倩。 

                            母校印象:阳刚之美 

    20年后再回到武汉,回到母校,她这样总结母校印象:阳刚之美。不仅仅因为我们学校是一所是理工科背景的大学,在她的记忆中,宽阔的路、大气的教学楼、又高又大的树都是阳刚的体现。20年过去了,在施倩的记忆中,无法忘怀的是学校里的那山、那路、那树、那楼还有那人。

    武汉于她而言,是个有面窝、热干面、糯米鸡和码头的地方。来自江苏南京的她每次上学都要坐36个小时的轮船才能抵达汉口码头。因此,码头成为她对于大学记忆中不可抹去的一部分。
 
    “独自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我很不适应。”对于大学刚开学的那段时间,施倩的印象尤为深刻。但是她很快得调整了自己的状态,进校三个月之内就加入了共产党、连续两年成绩名列专业第一、在校时任学生会副主席。这些辉煌的成绩让她对大学期间自己的简历点头微笑着说:“我还是很满意的。” 

                            两次放弃  两次转折

    大学期间优异的成绩为施倩获得了保送研究生的资格,然而她选择了放弃。原因只有一个:深知新闻是需要实践的她迫不及待地想要去工作中实现自己的新闻理想。

    于是,施倩走上了12年的媒体从业道路。刚一毕业就被分到新华社的她面对的是前所未有的挑战。一个办公室里坐着的全都是比自己年长的很有经验的老记者,她只有竭尽全力做好每一件事去展现自己、证明自己。施倩说:“与那些北大的、复旦的学生比起来,那时我们学校的新闻学在外面基本上没人知道,但是,我是理工科学校里走出来的学生,每天耳濡目染,与他们相比,我的优势就在于我在理工科方面的知识要比他们多,涉及到科技领域的采访我总是比他们更容易上手。”

    凭着多年的努力,施倩成为了新华社主任编辑,参与了“两会”、“澳门回归”等一系列重要报道。然而,正值人到中年,事业稳定之时,施倩再次选择放弃:离开新华社,投奔方正。

    面对周围人的不理解、同事的劝说、人到中年的种种压力,施倩还是坚决的选择放弃12年的记者生涯。

    “之所以这么选择,就是因为在我的心中,始终有一团理想的火种在燃烧,它让我有着想要证明自己的激情和勇气。我已经做了12年的记者,作为一名记者的新闻梦想,我都已经实现了。于是,我要证明自己还可以做点别的,而且可以做得很好。”

                         高科技企业中  文科生也有用武之地

    “在我选择投奔方正时,很多人跟我说‘方正需要的是高科技技术人才,你一个文科的人去那里,怎么能有用武之地?’”施倩说, “但是我自己心里知道,他们是需要我的。企业现在最需要的就是品牌战略,让别人知道你的企业,你的产品。这就是传播,这不就是最适合我做的吗?”

    现场提问环节,当新闻系的学妹问她新闻学背景和长达12年的媒体从业经历对她日后做企业的管理者有什么样的帮助时?她笑说:“这个问题问得好,我正想告诉你们呢,正是由于我做过记者,媒体人的经历给了我很好的与人沟通和交往的能力,这让我日后在企业中,能够非常自如地成功地与我的上司和我的员工之间保持很好的沟通。新闻人特有的敏感性也是做企业的人不可或缺的。同时,新闻对于时效性的要求使得我是一个做事很有效率的人,这点品质我想不管你日后做什么都会对你有很大帮助。” 

                                      (记者团 白晶 黄筱 周德洪 报道

       敬请关注本网后续独家人物专访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