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佐军,经济学博士,我校84级校友、经济学院兼职教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城乡中国博士团”总召集人。硕士师从发展经济学奠基人张培刚教授,博士师从我国权威经济学家吴敬琏研究员。
4月21日晚,风雨大作。八点二十八分,老图书馆二楼报告厅的走廊中出现了李博士匆匆的身影。由于天气原因造成航班延误,在此过程中他一直与“人生事业国家”的现场组织者联系,“告诉同学们,只要大家愿意等,我一定会尽快赶到!”为了赶时间,李博士放弃接他的专车,独自打的赶往学校,到达会场后顾不上吃饭就登台为等候的同学们演讲……所言所行,无不流露着他对华工的深情。
正如他在讲座之前所承诺,这是一场一定要让大家有所收获的对话。作为我国经济界两大泰斗门下弟子的他,结合自己先后在八个单位工作的专业积累和所感所悟,以清晰的条理和凝练精辟的语言,指点中国走势,并以实例说明大学生应如何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及可行方法。讲座持续到22:30,中途无人离场,所有人都在认真地做笔记或是侧耳冥思,再一次证明了这场讲座的含金量!
“我要‘为9亿农民说话'”
谈中国走势,谈三农问题,他情真意切。分析中国走势,他采用了模块和归纳“十大”要点的讲述架构,总结和解析了中国和平崛起的经验、中国近十年来取得的思想突破、中国未来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支持中国中长期增长的因素以及中国未来发展战略等热点问题。在谈到十大挑战中的城乡差距扩大问题时,李博士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从分析农民的历史及现实贡献,得出“农民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在中国这个农业大国,是否依靠农民的力量是成败的关键”;从揭示中国城市“剥削”农村的秘密,提出了对制度体系改革诸多问题的深思。演讲过程中,李博士条分缕析,言语中饱含着对农民的深情。也正是因为在大学期间就立下了“为9亿农民说话”的愿望,他在工作后写出了具有广泛影响的《中国的根本问题——九亿农民何处去》等专著,山西一农民为其书中的“真”和“情”所打动,千里迢迢将一米八长的、由其亲自刻有“厚德载真”四个大字的大匾送到他的家中!
在谈到中国未来十大机遇时,李博士在系统地研究了先行工业化国家或地区工业化规律、发展经济学诸位大家的工业化理论以及我国近年来重化工业比重不断上升的趋势后,做出了一个重要判断:中国工业化正在进入重化工业阶段。这将比较有效地解释当前GDP增长较快、投资与消费不同步、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不同步、煤电油运紧张等诸多现象。对他的这个判断,其导师吴敬琏先生持不同看法,为此在学术界引发了一场大的争论,有力地推动了学术争鸣和中国工业化发展道路研究(见《商务周刊》2005年8月20日《中国工业化道路大论争———专访吴敬琏、林毅夫、李佐军》)。对于学术,他秉持着一贯的真诚与执着,为改革与发展道路上的问题不断进行思考和探索。
一个笔记本引发的掌声
“我特别希望和大家做直接的交流”是他讲座中带给大家的第一句话。作为华工84级校友,回顾在喻园的8年岁月(本科4年,硕士3年,任教1年),他与大家分享了不少自己的心得体会。讲到走向人生成功诀窍和如何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时,他真诚地寄语大家:成功和心态息息相关,需要拥有“自信积极、微笑乐观;不畏困难、轻松自在;不卑不亢、宽仁博爱;敢想敢干、拿得起放得下;勇于创新,不断进取”的良好心态。他还掏出一个随身带的笔记本,将他当天要完成的十几件事一一念给在场同学听,从而告诉大家:做计划并一项一项地去落实,有这种习惯才会有工作的压力和动力,“成功的人生就在于:在最合适的岗位上从事最高效的劳动。”生动的现身说法再次博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
真诚为民立言,真诚面对校友。这个风雨夜,李佐军校友将这份执着的真情铺洒到了每个人的心里。 (
研究生会
周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