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义:昆曲小生行当表演特色
发布时间:2021.11.04

来源: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编辑:张思晗 浏览次数:

新闻网讯(通讯员 段骎芮)11月1日晚,第2421期人文讲座在线上举行。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教授、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王振义为师生带来了主题为“昆曲小生行当表演特色”的讲座,主要讲述了昆曲的历史、昆曲的主要特点以及小生行当的划分。


王振义从昆曲的历史开始讲起。他指出,昆曲起源于14世纪中叶的江苏昆山一带,早期的主要形式为民间的清曲、小调,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昆曲的前身是昆山腔,明嘉靖年间,昆曲音乐家魏良辅对昆山腔进行改革,吸收了南北腔调之长,形成了新的声腔——“水墨调”,这种腔调充分体现了昆曲的委婉与细腻。隆庆年末,《浣纱记》的成功演绎标志着昆曲发展为昆剧,该剧种具有更强的观赏性与表演性。


万历年末,昆曲由扬州传入北京并跃居于各剧种之首,成为传奇剧本的标准唱腔,昆曲迎来了兴盛时期。明末清初,昆曲传入了四川、广东、贵州等地,从一种地方小调发展成为辐射全国的大剧种。而剧目《桃花扇》与《长生殿》的诞生更是其鼎盛的标志,古谚语“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正是形容昆曲在民间的普及程度极高。但是,清代中叶,由于自身的曲高和寡以及徽班进京等因素带来的花雅之争,昆曲在衰败的同时一部分传入北方地区,促进北方昆曲的发展。


谈及昆曲的特点,王振义说,昆曲的文本优美,唱腔婉转,表演细腻,舞蹈飘逸,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在文学方面,昆曲秉承了唐诗宋词元曲的文学传统,曲牌多与这些文学形式相同,剧本在文学上具有一定高度。在音乐方面,王振义首先纠正了人们关于南北曲以地域划分的错误认知,指出唱腔曲调的特色才是划分南北曲的重要标准。南曲主要由五声音阶组成,腔调委婉细腻,字少腔多,且多具有入声字。北曲主要由七声音阶构成,腔调粗犷豪放,善于咬字。在表演方面,王振义认为昆曲的歌唱与舞蹈结合得十分和谐,昆曲更注重刻画人物,表演从塑造人物出发,抒情性强。


对于昆曲小生的行当分类,王振义主要介绍了五类不同行当的小生。巾生头戴巾子,印堂发亮,步伐欢快,动作潇洒,主要扮演秀才等年轻群体,演绎才子佳人一类戏目。官生一行,扮演做官的成年男子,又根据年龄大小、身份高低的不同分为大小官生。小官生头戴纱帽,身披冠衣,在声音上较巾生沉厚。大官生声音更加沧桑、厚重。穷生又名“鞋皮生”,扮相落魄,身穿“富贵衣”,声音有气无力。雉尾生又名“鸡尾生”,多扮演青年能武的角色。


王振义就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作了详尽的解答,并鼓励同学们主动欣赏昆曲,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走进剧场,去身临其境地感受昆曲艺术的魅力,感受这一古老文化延绵几百年的艺术魅力。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