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剑雄:浅谈地理环境与中华文明
发布时间:2022.10.05

来源: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编辑:张思晗 浏览次数:

新闻网讯(通讯员 段骎芮)10月2日晚,第2459期人文讲座在线上线下同步举行。复旦大学资深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历史学部委员,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葛剑雄为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地理环境与中华文明”的讲座。


首先,葛剑雄从地理环境的定义及其对人类社会的作用讲起。他介绍道,地理环境是指生物,特别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表层,可以分为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地理环境对人类和人类社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同时也为人类的发展保留着相当广泛的自由。


其后,葛剑雄对黄河中下游成为中华文明起源的历史地理原因进行了剖析。六千年前,黄河流域气候温暖,降水充沛,植物生长茂盛,农作物生长具备充足的热量与水分,是当时中国境内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此外,黄河中下游地区绝大部分属于黄土高原与黄土冲击平原,地形平坦,土壤疏松,大多为稀树草原地貌,土地面积大,中间没有完整的地理障碍,交通便利。因此,该地区形成了大面积的宜农土地,足以满足不断扩大的农业生产和持续增长的人口需要,也促成了大一统观念的逐步形成。同时,黄河流域地理位置优越,接近外来文明传入途径,推动了外来物种的引入,提高了当地的生产力水平。


接着,葛剑雄阐述了推动中华文明长盛不衰的原因。一是黄河、长江两条母亲河交相辉映,促成了文明的延续发展。四千年前后,受全球气候变冷的影响,黄河流域渐趋寒冷、干旱,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加剧,黄河下游泥沙淤积,河水泛滥;相比之下,长江流域则渐趋温暖、湿润、宜居,该流域得到开发,经济重心逐渐南移。二是中华文明与其他重大文明距离远,存在难以逾越的地理障碍,人流、物流成本极高。近代以前,中华文明从未受到其他文明武力入侵和强制传播。虽有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和入侵,但中国在人口、经济、文化上始终具有绝对优势,这为中华文明保持独立、延续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远离其他重大文明也导致中华文明对它们缺乏了解、交流的机会,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从未真正开放。


在此基础上,葛剑雄分析了古代中国很少向外侵略扩张的原因。古代中国以“天下之中”自居,统治者被当作“天下共主”。在他们看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并且,领土内的土地和初级资源充分,人口压力能在内部消化,缺乏对外扩张的愿望和动力。此外,“天朝无所不有,无需仰赖外人”,国内的特殊需求通过“朝贡”即可获得,无需开展正常外贸。从历史角度上看,古代中国的统治者一直以是否适合农耕作为开疆拓土的标准,到西汉时已基本完成,此后的开拓大多是反击入侵的延续,国力一旦衰退就会放弃。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