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外热内冷” 学生活动终归驶向何方?
发布时间:2006.05.08

来源:宣传部 编辑:任敏 浏览次数:

    近日,班级“特色团日”风风火火,校园文化节也一片火树银花,而社联也不甘示弱,大张旗鼓的做出“社团进级”……一直以来,我校的学生活动丰富多彩,令人应接不暇,而同学们从学生活动中得到学习和锻炼的同时,是否在这广阔的自我发展天地中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方净土呢? 

    公管学院05级张同学坦言,校园内五花八门的活动确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趋势——极度夸张的宣传,过度的造势让人无法分清孰好孰坏,再加上宣传方式与活动形式的单一着实让人不感兴趣。

    以班级“特色团日”活动为例,据笔者统计,80%以上的“特团”活动选择在韵苑食堂门口或紫菘口等地设点活动;50%以上都是展版加传单式的宣传,而活动形式则局限在募捐、展览、联谊或舞会等等。从宏观上看,活动仍在延续着往界“特团”铺就的道路,从而形成了一个很尴尬的局面——“特团”无特色。

    学生活动中,创新的火花当然也偶有迸出,但是他们很少有达到预期效果。于是表面上学生活动的火热与实质上同学们反应的冷淡让组织者十分无奈。“这么大热天,我们一直在这里守着,不断地宣传,但是很少有人问津,甚至同学们看见我们发传单都有意识地避开,很让我们失望。其实我们本来也不是很愿意参与,因为确实没意思,缺乏新意。”一位组织“特团”活动的同学如是说。笔者在活动现场看到,很多同学在看到传单和问卷时确实都有意识地躲开,甚至有的同学拒绝接受传单或拒绝填写问卷。

    面对学生活动如洪水般涌来,同学们都深知在路上随时可能被人“围追堵截”:或签名,或问卷,或捐钱,但他们都不感兴趣,于是绕路,于是躲避,于是突围……笔者随机采访了一位成功“突围”的同学,他显得很无奈:“确实太没意思了,都千篇一律,没什么值得看的,接传单对我来说浪费纸,我不会看的。”

    这是学生活动的悲哀,也是我们大家共同的悲哀。从组织者到广大同学,有多少人正视过学生活动?同学们的漠视是因为对世界日渐地不关心,还是确实学生活动就是为了宣传“政绩”的摆设而毫无意义?

    笔者曾看到我校大学开放日时,蓝天话剧社的一个特色活动。当时,他们让几位演员穿上欧洲中世纪的服装,在宣传点前摆出不同的造型,从而惹来无数同学驻足观赏、拍照,竟造成了当时的道路阻塞。这一场景很让人欣慰,因为至少证明了同学们对学生活动其实是很支持和欢迎的。但前提是,活动要有新意,要符合同学们的胃口,也就是说任何活动要考虑到“市场需要”,要让同学们从中学习到东西。

    这让笔者想到了我校的人文素质讲座。据笔者了解,每次人文讲座都是座无虚席的。这说明了什么?同学们对提高自身素质,获得知识和教育是非常积极的。而学生活动的初衷也是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但现在,学生活动“外热内冷”的局面可谓是失败。

    我们需要的是学生活动也能顺应市场,将学生活动做成符合“市场需要”的有意义、有特色的活动,为学生搭建一个理想的平台去实现自己的梦想。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活动要从纷繁复杂中找一条出路,走出自己的特色,符合同学们的需要。 (秦悠扬 伯伦/文) 

    注:本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及记者团无关!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