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干一行就要干到最好,我相信我们是最优秀的!”华中科技大学环境学院给排水0503班桂学明自豪地对记者说到。
四级一次通过率达到100%,六级通过率59%;计算机三级通过率为63.63%,其多位成员获得“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学生干部”,成员陈志峰更是获得“2007年度微软创新杯IT挑战项目全球第一名”、“五四青年杰出贡献奖章”,陈光德同学等人组成的团队获2007年微软创新杯中国区第一名……很难想象,在一个几乎全部学生都是“服从分配志愿”组建的只有三岁的集体里竟会如此的“藏龙卧虎”。直到听完他们的点点滴滴,才能感受到,原来,平凡的生活一样孕育优秀。
placeholder
学习一帮一,让整个班级动员起来
“班级里每一个人都很上进,我们班的学习氛围很强”,本学期刚上任团支书的师永健这样评价他接收的集体。
“给排水是干什么的?不会是清理下水道的吧?”这是给排水0503班刚组建时班里很多同学的想法。“全班20多名学生只有一个人第一专业报的是给排水专业,其他人都是调剂过来的”,班级第一任团支书桂学明回忆道,“刚开始时大家转专业的情绪都比较严重,大一上学期一结束,班里有三个同学转出去。大家心情不稳定,直到大一下听了环境学院杰出毕业生占美丽回来作报告后才有所改变”,“占美丽是一位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环境学院的优秀校友,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业和成就。”他表示,在听到占美丽的事迹后,他们专门组织了一次学习占美丽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哪一行你都可以很优秀”,在听到占美丽事迹报告会以后,师永健在日记本上写下的这样一句话。现在,随着专业课的不断接触,大家对专业的兴趣日益加深。“实际每个专业都是一样,关键是看你是否做的好”,桂学明的这个观点很有代表性。
四级通过率达到100%,很大程度上的易于这个班级良好的学风。“我们在大一下学期就实行了‘一帮一’活动”,师永健表示,当时由班委将全班22个同学分成两组,“有些是成绩比较好的对成绩比较差的,有些是成绩相近的,‘对子’常常一起讨论问题,也是互相查缺补漏吧”,他说道,在一帮一活动中,因为陈志峰的英语非常强,大家在英语上也常常向他请教,“其实‘一帮一’活动最大的作用是带动了整个班级的学习气氛,正是由于‘一帮一’,一个同学比较努力,便会将大家一起带动起来,而大家都带动了又会让个人更加努力”。“陈志峰和陈光德平时花在IT行业中的时间非常多,平时在学习上有些放松,但每到期末我们上自习时都会硬拉上他们一块去;桂学明在大一时工作比较多,成绩在班里面只排中等,后来也是受了班级里良好的学风影响,大二时称其一口气跳到了专业第一名……”师永健介绍到,“一帮一”制度一直是行到大二下学期,效果非常明显。
一晃眼,现在,这个班级已经三岁,“大三了,大家也有有了自己的规划,有的想考研,有的想工作。为此,团支部召开了一次‘志向’团会,让每一个人当着大家的面大声把志向说出来。”他告诉记者,“大家都有了自己的规划,有近期的,也有远期的。”在知道大家的志向后,团支部充分利用了环境学院给大三提供的导师资源,“大三环境学院实行导师制,每一个学生都会有相应的导师,在资讯导师后,团支部根据大家的不同志向给每一个人以不同的指导,要考研的,希望他们能多和导师交流,积极从导师手里接课题和项目;想工作的,要充分增加他们的实习经验,更多的锻炼自己的能力”。此外,团部高度关注同学们的情况,“有些同学到了大三有些松懈了,没有方向,整天在寝室玩游戏不去上课,这时团支部会常常提醒和帮助他,每次上课拉也要把他拉去,考试前更是拉着他一起去上自习,发觉实际上他们有很多知识点不扎实,会问我们很多题目,可以料想,要不是拉去,他们可能会落下更多课程”。
弱水三千:个人优秀是因为班级优秀
2007年暑假,师永健参加了学校举办的英语夏令营,有一次夏令营的老师让每个同学做一份PPT,讲述自己的亲人和家庭。然而,师永健的PPT上却摆放着给排水0503班的集体照,“这是我的big family,我们就是一个整体”。
镜头回放到2007年暑假,8月的一天晚上,给排水0503班的群里突然沸腾了,“陈志峰获得了微软‘创新杯’IT项目一等奖”,“祝贺,祝贺”“原来世界冠军就在自己旁边啊”,大家在群里好像自己得了奖一样,师永健马上给在韩国的陈志峰发去短信,“你什么时候回来……”9月14日,在学期刚开学之际,也是陈志峰生日的那一天,全班同学都聚在了饭店里,“我们的风格算是与众不同吧,很多班级喜欢在学期末一起吃饭,我们却喜欢在每学期刚开始时一起吃,觉得这是一个学期的新开端,大家不但可以互相聊聊假期的见闻,也可以谈谈新学期的规划”师永健说道,那天,全班同学还趁着聚餐的机会,为陈志峰过了生日,也祝贺他在生日前得到的那份荣誉,晚会上,同学们比陈志峰本人还高兴。在他们眼里,陈志峰获奖也就像他们自己或将一样。
“你大学里最难忘的是什么?恩,是19岁生日的时候,全班人给我过生日……”这是0503班的班歌《弱水三千》的头一句,“班歌是由文艺委员陈思谱词,全班修改形成的”,师永健表示,在大二参加环境学院“红五月”歌咏比赛过程中,陈思突发奇想,想到了做一首班歌的想法并谱好了歌词,她向班里每个同学邮箱都发了一份,经过每一位同学仔细修改最终把意见汇总到团支部,《弱水三千》才就此诞生,“《弱水三千》,本意是表达男女爱慕之情,我们用它来表达我们同学间的情谊,且歌名里含有‘水三’,正好是我们给排水0503班的简称”,有了《弱水三千》,同学们常常下了晚修还抽出时间全班排练,双休日里更是义不容辞,“全班站在楼梯上,唱到不协调时再把歌曲修改一下,一边唱一边改”。“虽然最后在比赛中因为音响问题我们只得了第三名,但我们最重要的收获却是创造了我们自己的班歌,也受到了院系领导的表扬”。师永健说道。
“我们班是一个获奖的大户”,桂学明告诉记者,每一次辅导员给他们团支部的成员“优秀学生干部”时都会告诉他们,“之所以给你,第一是因为你优秀,第二是因为你们水三班优秀”,一直以来,桂学明一直记得这句话,所以,他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在得到‘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后,班里曾经有一阵放松的心态,有些同学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在和后来的团支书商量后,我们决定还是要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每个党员负责一名放松的同学,纠正他们的思想,监督他们的学习,到现在,虽然不能完全用外力扭转他们的思想,但已经初见成效,放松的同学并没有落后太多,基本上都赶上了”,桂学明表示,他到现在也一直相信:“我们的集体是最优秀的”。
集体活动 维系同学之间的感情纽带
大学不像高中,同学们的自主性得到更大的施展,如何把22个来自五湖四海的兄弟姐妹团结为以及整体,提高班级的凝聚力是班委会思考最多的问题。
“‘天下无废’寓意着希望天下不再有垃圾,我们的环境越来越好”,桂学明解释道。顾名思义,天下无废就是利用生活中的废纸、饮料瓶子等垃圾,经过加工改造,制作出一件件工艺品来。大家的积极性都十分高涨,一来和自己的专业联系的紧密,二来可以为保护环境做些事情,每个人都十分乐意,纷纷亮出自己的绝活来,40多件作品在两天之内全部完成。火箭、小汽车、大灯笼……五花八门,在向全校师生展示时,得到大家的一致赞许。“我做的是一辆小汽车,这是我第一次做这样的事情,虽然很麻烦,很辛苦,消耗了我一个整天的时间,但是我感到很快乐。”师永健谈起自己的作品津津乐道。这次活动因其独特的创意得到了很多人首肯,在校内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也成为了给排水0503班最有纪念意义的事情。在活动中,大家相互帮助,友情在活动中得到了提升。
环境学院05级有一个“爱心基金会”,同学们得到奖学金后,都会把奖学金的5%—10%捐给爱心基金,筹集到的爱心基金用于为同学们济困解危,“每个人都有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的打算是希望这笔爱心基金能暂时缓解他的困难,如果他将来有能力归还最好,还不了也没什么”,三年以来,得到荣誉最多的0503班自然没少往里面“添油加料”,“班里也有一个同学一次期末遇到了困难,动用了这笔钱,不过没多久就归还了”。看来,这笔款项最终只能用于它的“最初设想”——作为毕业前的散伙饭基金了。
每学期规定的春游或者是秋游;宣扬中国传统美食文化;品读先秦诸子百家,弘扬传统文化;参观水厂实地学习;走出校门,义务做交通协管员……一系列丰富多彩,而又形式各样的班级活动,成为了增进班级凝聚力的强有力保障,成为了维系同学之间感情的纽带。
“水三班,就是我们的家”,师永健这个观点代表了全班同学的共同心声。
(记者团 张闻 尹辉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