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荟君:一个记者团“养”大的才女
发布时间:2007.06.30

来源:记者团 编辑:肖舒楠 浏览次数:

    巨蟹座的“恋家”情节,狮子座的自信、热情,处女座的严谨、认真,三种星座的优点凝集成性格上开朗乐观,处事上细心谨慎的她。不要看她外表清秀内敛,骨子里却透着坚毅与果敢。

 

    大学四年里,她曾先后采访过我国外交部前部长李肇星、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创始人俞敏洪等人,并在《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湖北日报》、《深圳商报》等媒体发稿107篇。同时,她也是我校20052006三好学生标兵。如今,她以优异的学习成绩和实践成果,被保送至人民大学攻读传媒经济学硕士。她便是我校新闻学院03级广告班学生—— 陈荟 君。

 

台湾海洋馆

 

自由而不茫然,给自己多一些机会

 

    刚进大学时, 陈荟 君和很多刚进校的同学一样,对未来并没有明确的目标。“我没有过多地限制自己的理想,作为文科生,我想多给自己一些机会,去探索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于是作为广告专业的学生,她选择了我校记者团,作为锻炼自己的平台。在记者团担任外宣部长的同时,她还兼任华中大在线新闻网编辑,忙碌的课外活动并没有妨碍到学习,回忆起大一大二, 陈荟 君说:“适当的时候要权衡利弊,懂得放弃。面对麻烦的事情,心态一定要好,我总是把困难当作自己成长的机会。”在度过多个繁忙期后, 陈荟 君发现自己在处理学习和工作上已经游刃有余了。“及早面对如何处理学习和工作之间的问题,便于以后更好地适应社会。这应该是我们大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

 

良好的心态,让我把握住机会

 

    大一去《武汉晚报》实习,大二去《深圳商报》实习,大三去《光明日报》实习,发稿共百余篇,对于学广告的陈荟君来说,能把新闻做得如此有模有样,她花费了更多精力,牺牲了更多休息时间。“记者团给我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这么好的实习机会当然舍不得浪费。”对于很多去报社实习时必须面对的“冷板凳”,陈荟君给出她的看法:“这是一个磨练心智的过程,一定要克服浮躁的心态。实习初始,我们需要给自己时间去了解媒体的风格,同时也能让周围的人了解你,信任你。”谈到在光明日报实习并意外采访到前外交部长李肇星时的情景,她甜美的笑容再次绽放:“半个月的等待让我格外渴望报道的机会,而且谁也没有想到李部长会出席那次活动!”让陈荟君惊讶的是,李部长比想象中更平易近人。于是她抓住李部长乘坐电梯离席的机会,对他进行了即时采访。“当时真的很紧张,和李部长只有一拳距离。我提的问题在他看来肯定不专业,不过他还是很亲和地给予回答。”采访结束后,李肇星部长还送给陈荟君一本他写的书,“他希望我在书里找到答案”。

 

建国科大邀请我校师生以日本料理当作晚餐,让大家非常高兴

 

一厘米厚的稿件,让我脱颖而出

 

    去年9月, 陈荟 君得到保研的机会,那段时间用她自己的话说便是“埋首于一堆材料当中,不停总结自己”。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人民大学在看过她的材料后,给了她面试的机会。“当时 喻国明 老师不露表情地坐在中间,倒是旁 边一位 老师注意到我的申报材料中有厚达 一厘米 的稿件,他随即把材料递到 老师面前,我想,就是这些稿子让我离成功又近了一步!”回忆起在北京面试的经过, 陈荟 君觉得自己十分幸运:“记者团真的给我了很好的发展机会,让人大觉得我有培养的潜力。”谈到读研的问题, 陈荟 君说出自己的想法:“对我来说,读研只是过程,而不是目的。我把在北京的学习当作成长的机会,然后在成长中增加自己的竞争力。”

 

整个华科,我都会怀念

 

    毕业在即,当问到她会怀念学校的那些事物时, 陈荟 君脱口而出:“整个华科都值得回忆和感谢!”和班上的同学因为误会消除而更加团结;和寝室的姐妹性格上求同存异,共同生活一起进步;第一次在外地实习,和记者团的朋友们一起庆祝自己的生日,谈到过去件件感人的事情, 陈荟 君说:“大学四年,真的没有留下大的遗憾。在适当的时候,总会有人帮助我走出困难和浮躁的时期,我要感谢的人实在太多太多了。”关于未来, 陈荟 君像大一一样,并没有限定自己的目标和理想:“读研其实是来到了一个新的起点,我选择多给自己机会,这样在迷茫中才不会迷失自己。”

 

                                                           记者团 黎妮晓宇 许诺

 

相关链接:

 

    荟君凝眸:沿着台湾海峡 从垦丁北上到高雄

 

    荟君凝眸:我们在台湾这些日子的衣食住行

 

    荟君凝眸终结版:台湾“漂流”记

 

    陈荟君:刻在南海边的欢乐时光(一)

 

    陈荟君:刻在南海边的欢乐时光(二)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