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蒋向前:插入国际标准阵地的中国“尖兵”
发布时间:2005.06.21

来源:记者团 编辑:周栋梁 浏览次数:

  6月13日上午,前一天才从英国赶回来的蒋向前教授,参加了自己作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的聘期总结报告会。第二天,她又匆匆赶回英国,作为会议主席筹备第七届测试技术与智能仪器国际学术会议。

  总结报告会上,蒋向前受聘长江学者期间的工作得到了评审委员会专家的充分肯定:她将我校机械学院坚持近20年的表面形貌测量及评定的研究工作,推向了国际新标准的最高水平。

  由于表现出色,蒋向前成为第一位以中国专家身份进入国际标准组织ISO/TC213顾问组的成员,同时也被任命为ISO新一代GPS(几何产品的技术规范与论证)4项国际标准研究制定的负责人,在该领域首次以中国名义领衔制定新的国际标准。

  与标准制定结下“不解之缘”的蒋向前,却有着“非标准”的人生经历。

  初中毕业的蒋向前依靠自学和刻苦研究,读完了职工大学和工程师进修大学机械制造专业的全部课程,并在工厂取得几项创造性成果,1983年被所在工厂破格晋升为工程师。1990年,她以同等学历的资格报考原华中理工大学机械学院硕士研究生,并以高分被录取。

  1992年,蒋向前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获得全体评委的好评,一致同意推荐她为直攻博士研究生。1994年10月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后,蒋向前获得英国皇家学会的赞助,被推荐去英国伦敦城市大学做博士后研究,1995年8月她回校完成了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就这样,仅用5年的时间,只有初中正式学历的蒋向前就获得了一般人需要13年正规学历教育才能获得的博士学位。1999年,她的博士学位论文《曲面表面形貌检测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获首届“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1999年12月,蒋向前成为我校“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岗位的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结合岗位要求和自己的特长,她将奋斗目标定在国际标准化舞台上,不仅积极参与新一代GPS国际标准的制定,而且将我国自己的优势技术转化为国际标准,并进一步争取由中国牵头制定国际标准。

  行内人都听过这种说法:三流企业卖劳力(产品的技术含量低),二流企业卖技术(产品技术含量高),一流企业卖专利(对技术的垄断),超一流企业卖标准(对市场的垄断)。的确,国际标准是国际上科学、技术、经济、贸易竞争的制高点。谁掌握了国际标准的制定权,谁就掌握了经济发展的主动权;谁制定的标准为国际上接受,谁也会由此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

  GPS是贯穿一切几何产品(凡有尺寸大小和形状的所有产品)从研究、设计、开发到制造、验收、使用等全过程的纽带,其应用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自1996年起,国际标准组织ISO就开始由美、英、德等国的科学家为主来发展基于新一代GPS概念的各种标准采样、滤波和评估技术。2000年初,我国才开始真正进入这个分支的研究。

  2000年9月,蒋向前经国际标准组织ISO/TC213主席团审核批准,成为第一位以中国专家身份进入该国际组织顾问组的成员。这使得她所在的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的研究工作,从一开始即与国际上在现代几何产品标准与测量科学方面的研究直接接轨。

  依据我国在小波理论研究方面的优势,蒋向前正式领衔研究和制定国际标准ISO/DTS16610-29(线性轮廓滤波器:样条滤波)。随后,ISO/TC213会议又正式通过决议,任命她为3项国际新标准研究制定的负责人。以中国名义牵头制定新的国际标准,这在ISO/TC213及其前身ISO/TC4、ISO/TC10、ISO/TC57成立以来,是前所未有之事。她是该领域第一位被任命为国际标准制定负责人的中国学者。

  蒋向前所取得的成绩获得了国际学术界、工业界和标准部门的认可。五年来,她以华中科技大学教授的身份,代表中国参加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213的系列学术研究活动;被邀请作国际与国内学术大会特邀报告12次;担任国际上测量与仪器3个系列国际会议的组织和学术委员会成员,4个国际学术期刊的定期审稿人等。

  2005年2月7日,由蒋向前牵头申报的教育部制造技术国际标准研究中心落户我校。该中心将充分发挥我国大学在制造技术方面的学科、人才和设备优势,为国家贯彻实施对应加入WTO的“三大战略”之一的技术标准战略服务;研究制造技术国际新标准的体系、结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为加快我国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和保证;推动我国制造领域优势技术向国际标准的转化,使我国在国际标准制定中逐渐占据应有的地位。

  时光飞逝。五年来,蒋向前在国内外共争取科研项目14个,总经费1180万元,其中,7项已通过验收,此外还有5个新申请正在评议中的项目;发表论文98篇,被《SCI》《EI》《ISTP》收录32篇;出版学术著作4部;负责制定完成国家新标准草案9项。2003年,蒋向前牵头申报的机械学院“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学科”博士点获得批准。

  带领长江学者梯队成员,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也是蒋向前五年来的工作重心。目前,她的研究梯队成员中已有一人晋升正教授,3人晋升副教授;所带7名博士生和4名硕士生中,4名博士生的学位论文已答辩通过,1名硕士生被批准为直攻博士生。

  在2002级博士生马利民、王金星眼中,蒋向前是位认真、勤奋、严厉的导师。她强调学生的学术起点要高,科研论文要站在学科前沿。因为见面时间不多,网络就成了他们与导师频繁交流的平台。此次回国,蒋向前抽空与学生见了面,并对他们的学术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业上要求严格的蒋向前总不忘给学生提供好的学习和锻炼机会。由导师提供经费,王金星参加过4次国际会议。蒋向前还从英国赫德斯菲尔德大学争取10万英镑,推荐机械学院一名博士研究生和一名博士后以及他们的配偶4人到英国学习研究达两年之久。

  对于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下一个任期的工作,蒋向前心中已有了计划:继续从事新一代几何产品标准与计量体系的研究;协助机械学院建立、申请“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科”另一个新的博士点;申请“973”课题研究数字制造的统一系统……

  天道酬勤。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从不满足,向前!永远向前!这就是名副其实的蒋向前。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