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郎华:学校的价值在于学生的增值
发布时间:2005.08.25

来源:记者团 编辑:周栋梁 浏览次数:

朗华近照

    郎华,华中科技大学本科和研究生毕业,后留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并获博士学位,现任美国“财富”500强约克空调公司中国区总裁兼亚太地区副总裁。

    17年前,当郎华和他的“狐朋狗友”们一起办学报,搞讲座,奔波于武汉地区各高校学生会、研究会时,他大概没有想到,10多年以后,他会成为全球财富500强公司中国区总裁。

    那时,他的理想很简单,做一名好工程师,追求学术成就。为这,在忙于各种学生工作的同时,他一直保持着很好的成绩。“那时候大家思想都比较单纯,虽然有着治国齐家平天下的豪情,但摆在面前的出路似乎只有一条,当工程师。”

                        一流的大学要培养领导者

    郎华自称是当年学校里的活跃分子,不仅担任着校研究生会的学术部长和《研究生学报》主编,还一手创办了研究生科学技术协会,任第一届主席。没有钱,没有权,有的是海阔天空,激扬文字的热情和干劲。许多年以后,郎华谈起这段往事的时候,颇有感触,“虽然看起来不务正业,但实际上锻炼了领导能力。”

    1990年,郎华到美国继续学业。在麻省理工学院(MIT)第一次上课,郎华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他的美国同学有的在喝可乐,有的干脆把脚放到了桌子上,大家都非常随便。而MIT的办学理念也令郎华终身难忘,进校的第一天,MIT就告诉他的学生,MIT要培养的是领导者。如果说在华工做学生活动的经历使郎华萌发了初步的领导者意识,那么MIT的办学理念则使他更明晰了这种意识。

   “这可能就是中西文化的差异吧,在美国所有著名大学里, 强调个性、发展和价值”。事实上,郎华觉得MIT和华工一样,有着非常严谨的学风,不浮夸,不张扬,脚踏实地,“附近大学的女生都喜欢找MIT的男生作男友,因为觉得他们比较可靠。”郎华笑言。但并不是说MIT的学生只会死读书,“他们也很活跃,学校里有各种各样的活动,许多都是与课程不相关的,纯粹是锻炼以后的生存和领导能力。”

     学习之余,郎华也依然保持着“不务正业”的本性。他在MIT学习的时候,恰逢MIT进行课程改革,在那以前,MIT培养了许多学术领袖和大学的校长,但少有工业界的领袖。“一个学校的名声很大程度上要依赖它的学生。”MIT意识到自己也需要有工业界的领袖来巩固它的地位,于是开始增加许多必修公共课,而且规定要修满一定课程才能拿到学位。
     
     郎华在机械系,但却要学很多与机械工程不相关的课,比如管理、人文、历史,还研究人的行为举止。现在想起来,这些不相关的课影响了当年许多MIT学子的选择。那一年,郎华的许多同学都进入了工业界。“华中科大也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但在当今的商业社会中,如果没有商业领袖,影响也是有限的。”

    临毕业的时候,郎华的导师问他是愿意到大学做教师还是去企业。郎华想,教书的路很清楚,助教、副教授、教授,而进企业会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那时,郎华正在修一项副科,“Leaders For Manufactory”,是由18家财富500强企业赞助的一个项目,于是,怀着领导者的理想,他选择了后者。

                            学校的价值在于学生的增值

    或许是因为以上的经历,如今身为约克中国区总经理的郎华,在选人时更喜欢那些在学校里有过组织学生活经验的毕业生。“因为办活动就需要沟通,做学生活动的人通常思路比较开阔,主动性强,沟通能力好,有一定领导力,适应跨国公司的理念。”

    学生在学校搞活动,通常资源很有限。在郎华看来,这就是领导者和管理者的区别,领导者可以在有限资源和没有权力条件下把事情做成,靠的是他的知识、影响力和个人能力,而管理者是给他权力让他把事情做成。

    郎华透露,约克目前正在进行一项计划,用一年的时间,让刚进约克的毕业生体验各种岗位,包括工厂、售后服务、技术支持、销售。一年以后,公司会给一个评估,结合毕业生本人的意愿确定工作岗位。公司也以此建立人才库。

    根据郎华的“门”理论,约克是一道门,“一个人进入约克以后是增值的,约克员工的能力在行业有口碑, 员工经常被对手挖。”学校也是一道门。“学校的价值就在于学生的增值。”

    就在记者采访郎华的前一周,郎华在武汉参加“跨国公司与中部崛起”的活动, 回到了母校。他一边对母校的巨大变化感到欣喜,另一面也对母校未来的发展充满了期待:“就像企业希望做大做强,办学的目的就是要办到最优秀。而一所学校是否优秀,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他的学生来体现的。MIT为什么强,因为它出了37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哈佛为什么有名,世界500强的管理层有许多都是它的MBA。华中科大要扩大知名度,也需要有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校友。”

    “学工学出来的可以成为很好的科学家,华中科大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但如果学校只出科学家,不出其它行业的领袖,在现代社会中,影响是有限的。”郎华依然关心着母校的发展。  (记者团特派记者 李菁 马鹏飞 发自上海)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