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袁丹:“世纪人”成就一个世纪的梦想
发布时间:2005.08.31

来源:记者团 编辑:张杨 浏览次数:

题记:
    2005年暑期,记者来到深圳,在这个小平同志用一个“圈”圈起来的城市。在这里,记者结识了校校友袁丹。在他的办公室里,我们品茗论道,追忆他的大学生活和创业史。
    铁观音的味道着实不错,短短两个多小时的访谈让我们都意犹未尽。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作为世纪人公司总经理的袁丹,其创业经历对广大在校学子来讲,无疑具有很好的参考作用和借鉴意义。

                     “世纪人”成就一个世纪的梦想

                     ——记校友、世纪人通讯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袁丹

                           记者团 靖咏安 陈会君  发自深圳

    1998年9月,袁丹和刘智、周晋升3个核心成员经过精心策划,组织起了一个创业团队,成立了一家“复合股份制”企业——深圳世纪人通讯设备有限公司。
    世纪人通讯的创业模式,在当时曾引起不小震动。有人甚至预言,这种创业模式搞不了多久。可七年过去了,“世纪人”非但没有关门,反而越做越大。2005年,公司销售额预计在3亿元以上。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关于学习

    记者:您于1986年毕业于原华中理工大学的机械学院,四年的校园生活一定给您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袁丹:(微笑)这么多年一直没有时间回学校去。有两次出差路过武汉,到学校转了一下,现在的学校比以前漂亮多了。但我们那时的生活比较简单、学习也比较充实,我当时的成绩还是不错的,还记得毕业时论文指导老师戴衡对我的评价很高。

    记者:还记得哪些老师呢?当初上课是怎样的情景?
    袁丹: 周来英、戴衡、李军老师,我们承接了他们的务实精神,“务实”两字的印象比专业课还要深!

    记者:您在学校是哪种类型的学生?听话的还是自由的?
    袁丹:总的讲还算是听话的学生,比较平凡的那种。学习认真但感觉课本枯燥,喜欢思考和想象。

    记者:后来读EMBA对您来说,是不是一种更高意义上的提升?
    袁丹:读EMBA相较之于以前学的知识,我有了几个方面的系统化总结归纳。首先是觉得更职业化,当时不仅我本人,我们整个团队都多少缺乏一些这方面的东西。其次是更对管理知识的掌握更系统化,一个人通过学习会得到系统性的提升,让自己的知识、经验更系统化。还有就是过去只知道做什么该怎么做,现在不仅知道怎么做,还知道为什么这么做。而我们可以通过这种学习,预见到将来该怎么做?最后是我们现在这个团队沟通起来更顺畅了,以前我们很多人没有系统学习专业的管理知识,权威性、系统性不够,现在大家沟通起来非常容易,很容易达到一致。

    记者:您的大学生涯,以及读EMBA期间,也一定结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比如公司董事长刘智,你们就是一对很好的搭档。
    袁丹:当然,读大学和读EMBA时,认识了不少朋友。许多后来成了生意上的重要伙伴和搭档。其实大学不仅仅教你知识,你还可以认识许多人。就是为了多结交人脉,这是很重要的资源。比如公司的主要决策层都在北大、清华、湖南大学等读了EMBA,刘智在清华大学读EMBA,我就在北京大学读EMBA,为什么没有在一个学校读?这是有意安排的。刘智是我的大学同学,也是1986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原华中理工大学)。他对通信行业发展、技术走向、产品研发有很强的判断能力,有很深的专业知识功底,获得了6项专利。


                                      关于创业

    记者:在1992年“下海”之前,您就准备办股份制公司。当时怎么会有这个想法?
    袁丹:其实在1986年毕业后我就有创业的冲动。1992年我下海了,这期间有五六年的准备。想办个股份制企业是因为股份制的有两大好处:一是可以募集到更多的资金;二是可以聚集到更多的人才。如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那就可以爆发出很大的活力。

    记者:那后来,为什么要团队创业,这样做的成本岂不是很高?
    袁丹:我认为,如果仅由我个人创业,那一定会发展得很慢。如果是一个团队,大家各有所长,集合智慧一定会大有作为。上个世纪90年代末正是中国通讯基础设施大搞建设的时期,光通讯及相关设备的市场需求量很大。我当时在深圳的一家通讯公司做部门主管,接触了一批行业精英。我和两个同行经常一起探讨怎样大干一番。最后,我们选中了光通讯管理设备CM2000,准备生产价格只有同类进口产品一半的产品。

    记者:现在的大学生较多,许多人也准备创业。您当时做了哪些方面的准备?
    袁丹:在创业准备阶段,人事安排是最主要的问题。在公司注册前两个月,各项事务千头万绪,但我们谈得最多不是项目和资金,而是人事安排,谈了整整两个月。最后,我们商量决定:先给每个角色设立标准,然后再对照标准选人。其中总经理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对团队的影响力,市场销售能力,生产、销售、管理等全面能力。按照条件,他们认为我比较合适。

    记者:那么您自己对此是怎么认为的呢?
    袁丹:我也认为自己比较合适。因为我对市场较熟,而且也负责过企业生产和管理。一个企业创业前三年应该是销售导向型企业,这种企业成长得快,员工积极性高。之后,才可以转向营销导向型企业。

    记者:除了人事安排,你认为还有哪些事在创业准备期就必须打好基础?
    袁丹:制定一些制度规范。比如,一开始我们就商定财务人员公开招聘;董事会成员亲戚不得在公司谋职,实在有团难的,可以安排一到两个,但不得在同一部门任职。一个公司不能按制度办事,无法长远,特别是我们这种集体创业的公司。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关于公司体制与制度

    记者:世纪人的复合股份制应该是国内比较领先的一个尝试,可以简单地介绍一下吗?
    袁丹:首先是核心控股,核心人员是公司的一些主要发起人,这些发起人在行业内有多年的工作经验,具备某一方面的专业背景或特长。核心人员控股,主要是考虑一个持续发展的公司,必须有一个持久发展的战略和方向,这是最主要的原因。其次是骨干员工持股,公司要发展,要进入新的领域,就要不断地吸引人才加入,随着新人加入,公司也在考虑吸引所有对公司发展有利的骨干人才,这主要集中在销售、技术和管理三个方面。第三是技术成果股份化,就是将技术成果折算为股份,授予成果获得者。也可以通过成立新公司和成立新项目来实现技术成果的转化,技术成果作价入股。

    记者:为什么世纪人公司会实行复合股份制?
    袁丹:这主要有四个原因:一是世纪人是一个提倡、鼓励利益分享的公司;二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留住更多的人,在创业时期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我们能拿出来的就是股权了;三是为了长久的保持对员工的激励作用,当然员工激励的方式有很多,这是我们方式之一;四是为了使公司持续得到发展,世纪人要的是一个百年老店。

    记者:最初,股份是怎么安排的?
    袁丹:我们设想最初由10个人发起,由这10个人保持控股。

    记者:那么后来呢,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变化?
    袁丹:我们又吸引了一些股东,但是10个主要发起人占了70%的股份。当时,我们去工商局注册的时候,工商局说,没见过民营企业有这么多自然人股东的。我们就将10人以外的股东的股份组合成工会股形式注册,这样,公司的股东就变成“10+1”,这种形式被媒体称为“复合股份制”,是全国首创,之后被多家企业效仿。对于后来加入的技术骨干,我们通过设立控股二级公司的方式,将技术成果作价折算成股份,分给技术骨干,现在已经有了两个分公司。

                                    关于“世纪人”

    记者:世纪人现在可以说是初具规模,接下来怎么样去发展壮大呢?
    袁丹:就目前来看,作为董事会的既定计划、既定步骤,世纪人正在积极筹备,努力在完成在新加坡上市。

    记者:为什么世纪人选择新加坡上市,而不是就近选择境内上市呢?
    袁丹:在境外上市具有可控性,对于上市成本及时间,企业均可做到心中有数。境内中小企业板上市,市盈率较高,可能有利于企业融到更多资金。但企业也应对国内上市等待时间难以掌控等因素做全面考量。

    记者:能不能谈一谈怎样成为一个公司的优秀领导者?
    袁丹:作为公司管理者,他要凝聚一批人、用好一批人,我们世纪人在绩效方面采用“271管理法”,20%的优秀员工每年可以加薪两到三级,70%的合格员工加薪一级,10%的不合格员工则被淘汰。除公司主动淘汰者外,世纪人的员工流失率非常小。我曾总结道,一个公司的领导人怎么做比怎么说更重要。大家当面给你提意见,你别计较,时间会说明一切,久而久之,一个开放民主的企业文化氛围自然就形成了。

    记者:公司选人时,您最看重的是什么?
    袁丹:我们一直在寻找那些具有远见、认同我们的发展方向以及有勇气坚持奋斗的人。在创业这件事上,大家是不是想法一致、是不是有创业的冲动、是不是相信这种创业模式。至于个人性格、人生观、金钱观倒在次要。一个人可以追求金钱,但绝不能自私到损人利己,或损公利私,这是底线。同时,人才在思维上必须能开拓我们的思路,在行为上必须能为公司创造财富,富有高度责任感和强烈进取心的员工是公司最大的财富。

    记者:有梦想,才会去追逐、才会有动力,那么世纪人的梦想是什么呢?
    袁丹:世纪人也有自己的梦想,她的梦想就是要成就一个大家的企业,成就一个世纪的事业,成就一个无愧于后人的事业。


背景链接:

    袁丹: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EMBA,1986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在长沙正圆动力配件厂工作,1992年下海后在惠阳市三和新技术开发总公司、深圳市日海通讯设备有限公司从事工程技术、产品销售、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营销管理等工作,担任过工程师、车间主任、技术部经理 、副总经理等职务。
   
    1998年10月,袁丹与一群志同道合的年青人共同创立了深圳世纪人通讯设备有限公司,任副董事长、总经理,全面负责企业经营管理。经过艰苦的创业,世纪人公司成为通信配线领域中发展最快、最具影响力、最富活力的企业,树立了世纪人品牌。由于表现突出,袁丹获得了“深圳市中小企业杰出奖”的殊荣,2002年,还被深圳市南山区政府授予“98-02年民营科技创业新星”荣誉称号。

深圳世纪人通讯设备有限公司:
    深圳世纪人通讯设备有限公司(http://www.centuryman.com.cn)成立于1998年9月28日,主要从事无线光传输系统和物理网络联接设备两大领域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公司主要有光纤配线、数字配线、音频配线、监控、电源分配、智能小区综合布线、无线光通讯等七大产品系列。成立近7年来,累计实现销售11亿元人民币,累计实现利润1.2亿元人民币。从2001年起,世纪人产品销售额及市场占有率稳居国内配线行业前三位。公司先后被评为“优强中小企业”、“优秀民营企业”、“最具成长性企业”、“中国中小企业竞争力500强”、“深圳市民营企业50强”。世纪人的成长历程书写了新一代科技创业型公司发展的传奇。

链接:世纪人”登陆新加坡 中国配线行业能否重整格局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