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是湖北省优秀教师、湖北省有杰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优秀教学管理工作者、省(高校)优秀党员,他的《结构力学》获建设部优秀课程奖……他就是土木工程与力学院副院长金康宁教授。
在简朴的办公室里,我们见到了这位“师德奖”的获得者,虽已年近花甲,他依然神采奕奕,目光中流露出睿智与执著。他和蔼可亲的言谈使我们忐忑不安的心情一下子烟消云散了。
“为人师表者,不仅有传授学生知识的责任,更担负着塑造灵魂的使命”
“学高为师,品高为范”,这是金康宁真实的写照。他热爱教学工作,对待课堂教学始终精益求精。最初走上讲台前,他就亲自做完了两套《结构力学》经典教材的全部习题,为以后教授学生积累了经验。他讲课内容精炼,板书更是一绝 。02级的学生章文骏告诉记者:“金老师的课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精雕细琢过的,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听他的课如享佳肴。他的板书字迹工整,条理清晰,图文并茂,色彩协调,使我们赏心悦目,极大地提高了学习兴趣。”对教学工作的钻研揣摩使他能够熟练驾驭授课内容与时间的关系,响铃前一定讲完,到点下课,保证了学生的休息时间 。从教二十多年来,每讲新一轮课,他都将讲义修改完善 ,介绍当前科研最新动态,力求与时俱进。因此他的《结构力学》很受欢迎,甚至有别班的学生跑过来听他的课。
早年,他曾被下派到生产第一线,从事车间加工,正是在这期间,他积累了相当多的实践经验,这为他以后革新机械装置,进行理论研究和教材编纂奠定了基础,也培养了他特别能吃苦的创业精神。他从不抽烟,上课时从不接听手机。正是在这些平凡小事上,他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浸染着莘莘学子,传递着一代又一代土木人的信念与追求。
在悉心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他结合教学内容又着重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针对一些同学戏称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的同学又“土”又“木”这一说法,他笑答:“我认为这不是一种贬低,而是一种褒奖,它肯定了我们脚踏实地﹑勤恳务实的学风,也是 ‘学在华科’的一种明证嘛!”在教学过程中,他常常举一些工程建设中的实例来教育学生。谈到青藏铁路的成功修建,他显得非常自豪:“高寒﹑缺氧﹑冻土等重重困难,许多外国专家都认为无法克服,而我们中国人却攻克了这些技术难关,你们要学的就是这种精神!”结合在杭州设计院工作时的所见所闻,他谆谆告诫学生:“作为一个土木工程人员,你们肩负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必须技术过硬,即使是一个数据﹑一个焊点也来不得半点马虎;同时思想上必须过硬,要经受住“糖衣炮弹”的轰炸,做好监理把关。”在讲授结构动力学时,他着重介绍唐山大地震后,那些结构抗震科技人员不畏余震危险,立即深入灾区,收集第一手资料的事迹,用老一代科技工作者的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崇高职业道德感动学生。

“要对得起广大学生,于公于私问心无愧”
临近期末,在答疑课上,一些学生总喜欢问考试重点,探考题。金康宁一贯强调全面复习,从不透题。他自己的女儿在本校本系读大一时,期末高等数学考砸了,他时任副系主任,分管教学,也熟悉该任课老师,但就是没去说情,而是要求女儿假期认真复习补考,最终女儿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考试。
金康宁热爱学生,也珍惜学生。在以前监考时,发现考生有舞弊的苗头,他就先把他们调开,而不是等他们作弊时再逮其正着而陷之于罪。对于不认真学习或犯错误的学生,他既做到晓之以礼﹑动之以情,又坚决按学生手册的规章办事,严格学籍处理和违规处分。在多次面对熟人说情,学生家长求情﹑甚至下跪的情况下,他都坚持原则,妥善处理。
在教学工作上坚持原则,在教学管理上他一样尽职尽责。合校以后,金康宁在新组建的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担任副院长,在本科教学管理工作中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当时原华中理工大学和原武汉市城建学院力学系、建筑工程系、建筑管理系刚合并,老师之间彼此都不熟悉,资料也需要统一管理。为了整顿教学秩序,规范教学管理,他做出了很多努力,厚达的《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培养计划于课程教学大纲》就是他在这个时候编写的。这在以后的土木工程专业评估上也派上了用场。五年来,除了本科教学繁杂的日常管理工作外,他还具体负责组织准备了2003年土木工程专业和2005年工程管理两个专业的评估。提及这两次专业评估,该院王苏庆翘起大拇指称赞:“金教授的功劳可不小,联系教委、建委,写报告、申请书等都是他在负责,他还组织大家编写了三本书!这位老同志工作一向认真负责的,为我们做出了表率。”值得一提的是土木工程专业的评估,当时面临的困难较大:因为学校刚合并,人员有变动,部分资料遗失,整理起来不方便,要在短短两年内使之规范有序,困难很大。金康宁当时已接近退休年龄,可是他并没有推托,而是竭尽全力把每一个环节作好,力争站好最后一岗。建筑工程系主任李黎教授这样回忆到:“在每一个环节上,金老师都是亲历亲为,而且组织得当,节省了老师们的时间和劳动,结果也很令人满意,得到专家们一致好评。”
正是这种种的付出,使金教授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同事的尊敬,学院的肯定。正像一位同事所说:“他为我们大家做出了好榜样,‘师德奖’他当之无愧。” 记者团 (王浩 任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