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代新:情系学生 情结同济的骨干青年教师
发布时间:2005.11.23

来源:记者团 编辑:李劲峰 浏览次数:

    见到黄代新是在同济医学院法医系楼的办公室里。36岁应该是一个飞洒激情张扬个性的年龄,眼前的他则让人体会到年轻的另一种定义。他的淡定与随和,让人有如沐春风的惬意;他对待工作教学的严谨认真,让我们对这位年轻的师德先进个人肃然起敬。身为法医系骨干青年教  师、硕士生导师的他,提起自己时,脸上露出淡然的微笑。
  
                            “再回同济,只因情结同济” 

    黄代新,1991年6月同济医学院本科毕业后留校任教,1995年9月开始在同济医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在90年代并没有像今天一样掀起读硕读博热的情况下,年轻而充满上进心的他在研究生毕业后毅然放下优厚待遇,于1998年9月自费到华西医科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华西医科大学读博的两年里,我始终认为自己是同济人。在那里的三年学习我自己当作了在外地做客。”博士毕业时,黄代新的博导劝说其留在华西医科大。“长在同济,在我心中已结下了浓郁的同济情结。因为我在那里长大,同济才是我的故乡。”于是,他毫不犹豫地选择回到同济,只因情结同济。尽管华西医科大学在法医学科研究方面拥有更好的基础和实验条件。但是,在黄代新眼中,同济才是他的归宿。
                                 “ 我最怕误人子弟”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黄代新对待学术教学上没有一丝浮躁。他对自己的学生要求很严格。他认为作为一位老师,最重要工作的就是对自己的学生负责。“我最怕误人子弟。那样会害了他们一生。”为了让每一个自己的学生能切实掌握所学知识。他经常手把手教学生查文献、做实验。在他的学生眼中,黄老师在他们的学习方面给予许多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
 
    在谈起自己这种认真精神是如何形成的时候,黄代新讲到了自己的博士生导师。“是我老师的认真负责的精神深深影响了我。他一个七十多的老人行动都有些不方便,在学术问题上他却什么事都要自己去做,哪怕细小的问题他都要亲自去弄懂。他的认真敬业的精神是我学习的楷模,这种精神我会一直坚持下去并传给我的学生们。”
 
    一名叫宁小燕的学生曾对她的同学说:“黄老师坐在办公室手把手地面批我的论文,一字一句的帮我修改。连一点细小的错误都不放过。他那中认真真的让人很感动。”许许多多像这样的细微的小事在学生心中留下了永久的印象,成为学生永不褪色的记忆。黄老师的认真精神在学生心目中树下了一座座丰碑,指引着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继续成长。
 
                              “ 办公室是我的第二个家 ”
 
    工作是忙碌的,除了家中有事和外出检案,黄代新把自己大多数时间都留在了办公室里。“办公室是我的第二个家。在这里我同样会感觉到家的温暖。”说完这句话时,他带着微笑环视了自己的办公室,微笑中透出了几许踏实。 
 
    办公室让他找到了一种归属感。他由衷的说:“有时到外面出差或是检案几天不进办公室 ,心中就有几分不塌实的感觉。”正是这样的归宿感让他对事业永葆激情,给了他在教学和工作中的不竭动力。 
 
                                 “ 尊重每一位学生” 

    在教学方面,黄代新对每一位学生都要求很严格,一丝不苟;在课外生活中,他把每一位学生都当成了自己的朋友。
  
    36岁是充满青春而又富有理智的年龄,一颗年轻有活力的心和上随和亲切的外表帮助他拉近了自己与学生距离。他尊重每一位学生,从来都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交流,决不用训斥的语气对待学生。比起其他老师,学生心目中的他缺少了那种高高在上的神秘与压迫感,取而代之的是他的亲切与温暖。正是由于他的亲和力,学生们都情不自禁地喜欢上了这位年轻儒雅的老师。
 
   “我不喜欢高姿态地生活,我只要尽心尽责,用心对待我的学生,全心全意地对待科研。”这就是这位优秀的年轻老师对自己人生的要求,对于奉献的决心。 记者团(曾俊杰 邓文桢)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