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校三标】贺荣: 遨游学海,瞭望寰宇
发布时间:2020.12.21

来源:记者团 编辑:记者团武丹萍 汪泉 浏览次数:

■记者团见习记者 姚晓炫


“大学四年错过了就不会再回来,所以我想做得更好。”他叫贺荣,人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018级的一名本科生。今年11月,他荣获2020“校三好学生标兵”的称号,这是学校授予本科生个人的最高荣誉。



勤奋坚持 他是语言达人


2018年的夏天,贺荣考入了华中科技大学,受“学在华中大”氛围的感染,从一进校他就树立了继续深造和保研的目标。由此,他保持了高中规律作息的习惯,每天七点前起床,晚上熄灯就休息,很少熬夜。“如果起得太晚,我会感觉很愧疚”,他说,真正做到高度自律是他能取得好成绩的最大秘诀。


大一下学期,他将绝大部分时间投入学习,每天学习超过8小时,甚至不知道当天是星期几,周末也忘记给自己放假。在他看来,舍得牺牲休息时间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是很值得的。


贺荣对语言的兴趣近乎痴迷。“语言的学习是可以清楚量化的,这给予我很大的收获感,让我很踏实。”大一学年,他始终坚持每天早上七点到八点背英语单词。大一下学期,高分通过英语四级后,他不满足于仅仅掌握一门外语,开始自学西班牙语并参加了等级考试。大二专业分流时,贺荣选择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想多上一点英语课。”2019年7月,在代表学校参加第六届中俄“长江——伏尔加河”青年论坛之前,他开始学习俄语并能在论坛中和与会代表用英语、俄语流利交谈。


现在他已经掌握了英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法语、俄语五门外语,并将继续在“语言王国”里一点一点探索奥秘。


投身学术 他是明日之星


除了本科专业的学习之外,贺荣在很早就想要去接触前沿学术知识,探索更深更广的学术领域。从最开始觉得“发表学术论文离自己很遥远”到阅读完外国语言方向五百余篇学术论文、五十余部专著,发表两篇学术论文和12篇SSCI编译作品,贺荣完成了一次“蜕变”。


而他扎实的英语功底和翻译作品也受到了我校外国语学院一位老师的青睐,他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了非所学专业的学术研究。在长达数月的撰写和反复修改之后,他发表了“以形象学视角The Rose Crossing李尧汉一本译本译介研究”为主题的论文。



疫情期间,他在网上投递实习简历,成功被海国图智研究院录取。在担任实习助理期间,他需要阅读大量有关拉丁美洲政治经济方面的学术论文和专著,并将三万多字的英文论文浓缩成三千字的中文提纲,这对专业知识和术语掌握度都有很高的要求。


“这对我来说是巨大挑战,因为研究院主要研究的是国际政治方向,我的专业知识比较欠缺。”通过多次请教前辈和广泛查阅、学习相关资料,他圆满结束了这段实习,也因此了解到拉丁美洲的文化背景知识,进一步开拓了国际视野。


踏实工作 他是先进模范


除了努力学习之外,他也做着自己喜欢的学生工作,在许多地方施展自己的才华,为服务师生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他曾担任人文学院学生会学务部部长、主席团成员等职务,参与举办过“华工杯”演讲与口才比赛等大大小小的活动。


此外,他也加入了人文学院辩论队。在一场场比赛与交锋中,他逐渐从一个“辩论新手”成长为人文学院18级辩论队队长,其所在队伍在2020年华中高校人文辩论邀请赛中获得冠军。


今年7月,他在校国际交流处的指导下参与组建了校英文记者团,并担任负责人。在他看来,国际传播是学校对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华中大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大学,作为一位掌握多门外语的华中大学子,他有能力也有责任去参与讲好华中大故事。


一边是学生工作,一边是专业学习,贺荣说,他会将待办事项分轻重缓急排序,保证自己在忙碌中也能有条不紊地学习和生活。


“我觉得我的大学生活就是一个三角形,三个角分别对应着学业、学生工作和个人生活。”贺荣说,两年多以来,自己的生活偶尔有些单调,缺失了“个人生活”一角。在未来,他会努力去补全这一角,发现生活中更多的美,去探寻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一路求索,一路成长,他坚信未来还有无限可能。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