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开始,都要从我的大学启蒙恩师,一名我最敬佩的老共产党员说起……”日前,我校环境学院环境医学系(现环境医学研究所)首届校友孔海南教授治理洱海的故事登上了新华网。
孔海南,男,1950年5月出生,籍贯山东省烟台市,1983年获同济医科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环境医学学士学位,1988年-2000年在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水环境部担任研究员,期间攻读了环境工程博士学位并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2000年回国到上海交通大学任教授,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洱海项目首席科学家。
不忘师恩,立德树人
进入大学前,孔海南在一家军工厂做机修工人,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正迟疑着要报什么专业时,他认识了武汉医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的蔡宏道教授。当中国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环境科学蓬勃兴起之时,蔡宏道先生把主攻方向由公共卫生领域转到环境保护,组建了国内第一个环境医学系。听从了蔡宏道先生推荐,孔海南成为了环境医学系首批学生,与环境保护结下了一生之缘。
蔡宏道先生品行高洁、学识渊博,一贯主张教学科研要为国家建设服务,无论在顺时还是逆境,他都坚信共产主义,严于律己,宽厚待人,正气清廉,处处带头,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和教育着青年师生。蔡宏道先生低调踏实的治学态度与科学进取精神成了孔海南终身为人、为学的榜样。当时,他便有了人生信念:做人,应该做蔡老先生这样的人——向蔡老师学习,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不忘师恩,传承精神,孔海南回国任教后,更是以“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为己任。从教二十余载,他对学生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将自己的人生设计与祖国的明天、民族的发展、社会的需求联系在一起,一辈子都不会后悔”。他用自己三十余年日本求学、国外研究与回国发展的感人事迹激励广大学子和青年人才励志勤学、刻苦磨炼,树立与当今时代主题同心同向同行的理想信念,在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
久久为功,不负人民
2000年,年过半百的孔海南毅然回国,利用在日本研发的技术和积累的经验,先后参与太湖、巢湖、西湖、洱海、滇池、长江三峡、苏州河等河湖、水库的综合治理与示范工程。孔海南带领团队以实际行动坚持“把科研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他作为课题负责人连续承担了我国的十五、十一五及十二五计划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科研项目。团队用10年积累、5年实践、3年攻坚,让曾被过度开发不堪重负的美丽洱海,逐步重现了昔日大理“母亲湖”的风采。
洱海项目得到国家科技部、发改委、财政部等三部委,环保部、国家水专项办公室,以及云南省、大理州等方方面面的好评,中央电视台报道16个重大专项成果中,专题报道了洱海项目的成果。水专项结题后,为了长久保护洱海,孔海南带领团队建立了野外观测站,并拿出自己的积蓄200万元,与中国水环境集团捐出的200万元共同发起设立了“洱海保护人才教育基金”,鼓励并资助年轻学子成为洱海保护的后继人才。
孔海南深情地说:“入党38年来,我从没忘记蔡宏道先生当年的教导,我时时在想,如果可以再次面对蔡老先生,我一定会告诉他,我们团队已经在洱海流域坚守16年,我所在的环境学院在您开拓的环境医学领域也成立了生态环境部环境健康重点实验室。无论作为您的学生、高校教师、环境科学学者,还是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我都无愧于您的教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