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毕业季 · 优秀学子】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逄锦聪:做不断前行的“追光者”
发布时间:2024.06.20

来源:学工部 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 编辑:范千 浏览次数:

博士期间在Nature子刊发表两篇论文,获五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主持首批国自科青年学生基金及两项华科大校级基金,曾获得“光华之星奖”,又获评“优秀毕业生”,他就是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2019级直博生逄锦聪。



点燃启蒙之光


逄锦聪本科时表现优秀,多次获国家奖学金、校优秀党员、优秀党支部书记等荣誉,还有幸成为华中科技大学优秀毕业生代表。但是,纵使众多光环环绕,直博后的他也经过了漫长的迷茫期。

“本科的我善于刷加权和组织学生工作,而读博后我需要做实验、看文献、写论文,这些是我没经历过也不擅长的事情。”尤其是逄锦聪的第一篇论文,在经过8个月被拒稿7次后,最终投中了一个二区的期刊。那段时间,他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产生了极强的挫败感。


在迷茫彷徨的时候,导师耐心说道:“如果用打猎来形容,本科是老师给你演示一下抓兔子,然后你再自己去抓;博士是导师让你去抓一只兔子,你既不知道在哪抓也不知道如何抓。所以刚刚读博时,产生迷茫是正常的。”简短的话语让逄锦聪产生了一丝明悟,也慢慢开始触碰科研的门槛,逐渐把握读博的脉络。与此同时,各位师兄师姐更是热情耐心地教他查文献,手把手地指导他操作仪器设备,使逄锦聪做实验越来越顺手,想法也越来越多。无论是与课题组大家庭相处的温馨感,还是冥思苦想之后醍醐灌顶的畅快感、新奇思路在头脑中乍现的惊喜感、反复尝试后实验终获成功的成就感,都让逄锦聪深深体会到了科学研究的乐趣。



渡过迷茫期后,逄锦聪怀着对科研的喜爱深入项目的研究,认真刻苦、努力钻研、精益求精,取得了诸多进展。其成果先后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Light: Science and Applications等期刊上,他也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博士生。


奔赴科研之光


恰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的发展理念,试点选拔科研基础扎实、实力雄厚、研有余力、能自主选题、拓展在博士课题之外新研究方向的博士生,逄锦聪报名申请了首批基金委的青年学生(博士研究生)基础研究项目。



他广泛地调研和此前研究领域相关的文献,积极请教交叉学科领域的专家,和导师充分讨论拓展性课题。了解到目前高端医疗影像设备都被国际巨头垄断(GPS:GE、Philips和Siemens),而国内X射线探测技术具有“看不清、伤身体”的痛点问题,故逄锦聪围绕高灵敏度器件制备、探测器一体化的片上集成与多光谱X射线成像方法等几个环节,致力于研发高空间分辨率、低剂量成像的探测设备,以解决“卡脖子”难题。他以新型X射线探测器为主题申报的项目,先后经过多轮淘汰与选拔,成功获批了2023年国自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评审专家认为其项目具有较高的原创性,技术路线具体、细致、可行。这证明了通过长期努力和不倦求索,逄锦聪在科研之路上也迈出了属于自己的一步。


追求理想之光


经历了四年直博阶段的学习与科研之后,逄锦聪来到了毕业季。和学长学姐们一样,他也在职业规划中面临选择。到底是参加校园招聘,用更高的薪水向社会证明自己的“成功”?还是找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避免科学研究的不确定性?



怀着疑惑,逄锦聪和父母、导师、师兄师姐进行了深入交流。他的导师说:“年轻人经常觉得挣钱多就是好,干活少就是好,那是因为这个阶段他们既没钱又很忙;但是到了我们的年纪,才知道钱够用就行,活干得少反而内心空虚。人生的目标应该是追求更高的自我价值。”听闻此话,逄锦聪深受触动,他放弃了两份高薪offer与其他院校的教学岗位,决心继续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攻坚克难,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人民生命健康,将读博时期未尽的工作继续推向应用,和师弟师妹们一起啃完之前剩下的“硬骨头”。


恰逢毕业季,逄锦聪也想对各位同学们说:“作为华科大学子,‘明德、厚学、求是、创新’是我们的座右铭,‘顶天立地、追求卓越’是我们的目标方向,‘敢担大任、勇攀高峰’是我们的时代使命。希望同学们心怀理想,攻坚克难,不断前行,必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谱写属于华科大学子的精彩华章。”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