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平: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利益关系的协调
发布时间:2006.12.30

来源:记者团 编辑:张春雷 浏览次数:

    新闻网讯(记者团 刘涛 报道)12月28日晚,著名社会学家、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孙立平先生登上我校人文讲座的讲台,就当前人们关心的利益关系协调和社会结构优化等问题给出了自己精辟的见解和分析。他认为和谐社会构建的关键在于利益关系的协调,并具体从对和谐社会的理解、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利益格局与拉动内需、贫富差距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和谐社会的侧重点在于利益关系的协调

    “近几年来,国家相继提出了‘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等理念,怎样理解这些理念呢?为什么提出一个理念之后还要提出另外一个理念呢?”讲座一开始,孙立平教授就提出了这样一系列的问题。

    在他看来,“三个代表”是在共产党由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的背景下,出于理顺各方关系的考虑而提出来的。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各方利益主体和利益结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时候就需要协调各方面的关系。“科学发展观”主要是针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和模式来说的,它需要我们今后的发展思路有一个正确的把握。

    “和谐社会的侧重点在于利益关系的协调”他谈到,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并强调其关键在于落实。然而这一构想在实际中该怎样落实呢?他提出,在实际生活中和谐社会与经济发展很容易成为“两张皮”。虽然在理论上我们可以证明两者是没有矛盾的,但是在现实中,它们往往会引起冲突。这就需要我们在微观机制上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协调好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

                               分配不公抑制经济增长

    “公平与效率之间的矛盾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伪问题,公平与效率本身并不构成矛盾。”他提出,世界上本就没有一个一成不变的关系。针对一些人提出“贫富差距大点有利于经济发展”的观点,孙立平说:“如果说这个观点在二十年多前可能是对的,那么在当前的情况下其已经不太可靠了。”

    他认为,在改革开放初期的经济发展中,国家需要解决的是资本和激励两大问题。激励问题通过实施按劳分配为主的分配制度较容易得到解决,因而在那个时代资本成为经济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那时我们通过适当的拉开收入差距的政策扩大资本积累规模,这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如今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社会经济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当前,更多的刺激经济发展的因素是需求问题,资本越来越不成一个主要的问题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贫富差距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富人群体有消费能力但其消费欲望已经得到满足,更多的在于奢侈品的消费,而这对于扩大内需没有什么贡献。而与此相反,穷人群体有较强的消费欲望,然而却因为经济的能力其消费欲望无法得到满足,因而内需也无法启动。

    我们可以看到,一方面满大街的日用商品需求不足,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增长高度依赖每年20%到30%的外贸增长。“关键是外贸增长的空间是有限的,我们的经济不可能一直依靠着外贸的增长而发展。贫富差距已经通过抑制经济增长对社会产生了极为不好的作用。”他提到,甚至在一些非洲国家领导人竞选都将“抵制中国货”作为竞选口号。现在,我们不得不考虑这种分配不公对经济增长的长远影响了。 
  
                                以富民政策扩大内需

    “利益关系的协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在未来二十年能否像过去的二十年那样快速发展。”他认为当前出现了一些危险的苗头和政策,有些政策还是打着扩大内需的旗号而出台的。孙立平教授极为担心决策者会重蹈上个世纪90年代末那次扩大内需的覆辙。

    他提出,上一次扩大内需采取了增加政府支出,甚至不惜以赤字财政大兴基础设施建设和以调整利率、福利、物价等手段赶储蓄出笼的政策。前一政策一方面造成了政府花销浪费严重,另一方面进一步拉大了城乡之间、大城市与中小城市之间的差别,后一政策因为人们对于未来生活预期的不确定而使得存款余额不升反降。结果是人们更不敢花钱消费,内需更加疲软。

    当前政府也采用了前一种政策,只不过政府财政资金的流向重点偏向了农村。在体制不变的情况下,低效率、浪费严重的现象仍然会存在。在储蓄余额及不均衡和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健全的情况下,第二种政策极为危险,只会造成城乡差距和阶层差距进一步扩大,而内需依然疲远。
为避免重蹈覆辙,他提出要将满足内需作为扩大内需的前提,并要防止以下三种倾向,即防止用通货膨胀、赶储蓄出笼的方式扩大内需,防止用造成未来产能过剩的方式来刺激内需。         
                           正视现实,调整利益格局

    针对一些人提出的“应该正确认识基尼系数,给基尼系数打‘国情折扣’”的说法,孙立平教授给予了坚决的驳斥。他认为,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到了一个很危险的地步了,贫富差距极为突出,学者和官员不应该无视这个现实而在那里粉饰太平。

    谈到基尼系数,孙老师语气变得沉缓起来,言谈中表现出一个知识分子对这个问题的焦虑和忧心。对于那些无视基本现实的言词和行径他感到极为愤慨。通过他举出的大量的数据和严密的分析,在场的同学们切实感受到了贫富差距问题的严峻性。人们能感受到这种问题的巨大冲击。
 
    他认为,贫富差距在当前主要表现在社会结构分布和城乡关系上。在社会结构上,与西方社会橄榄型的分布不一样的是,我们社会中大部分人处于穷人阶层,而只有少部分富人。大约可以看成是20%的人占有了80%的财产,而80%的人口仅仅拥有社会的20%的财富;在城乡关系上,同样存在一个严重的社会财富分配不均。据测算,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已经达到6倍左右。而这仅是名义差别,如果算上各种保障、福利和补贴,城乡实际差别将会更大。 

    在谈到贫富差距扩大趋势及其失控的原因时,孙立平教授认为这主要是由于收入分配不规范造成的。这种收入分配的不规范有以下一些原因,首先在于工资占国民收入分配比重过低,其次是无法进行税收调控,再次则为政府没有一个收入监控体系,无法分辨夫人和穷人。这才导致一些地方政府做出养有宠物的不许吃低保的无奈规定。

    对于如何协调城乡和阶层之间的利益格局,孙立平教授认为其基础是规范收入分配,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完整的利益均衡机制。由此我们才有可能遏制城乡收入和阶层收入进一步两极分化的趋势。

    据悉,在晚上的人文讲座之前,孙立平教授下午还同社会学系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的老师和同学们举行了一个小型的座谈会。在座谈会上,孙立平教授提出社会学的发展正面临着一个堪与社会学诞生之际相比的巨大的机遇,社会学要强化自己的解释力,延长自己的解释链,并提出当前我们需要通过重建社会基础秩序来弥补制度失败和不可治理状态。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