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庆彦:“猴王修心记”——“四大名山”与孙悟空的生命成长和精神救赎
发布时间:2024.12.02

来源: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编辑:刘雪茹 浏览次数:

新闻网讯(通讯员 汪靓)11月26日晚,第2543期人文讲座在东九楼D101举行。此次人文讲座以“猴王修心记——‘四大名山’与孙悟空的生命成长和精神救赎”为主题,由山东大学文学院副院长、中国李清照辛弃疾学会秘书长及中国西游记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樊庆彦教授主讲。



讲座伊始,樊庆彦以《西游记》中山岳信仰文化的独特视角作为引入,阐释了山岳在中华文化中的神秘与神圣地位。《说文解字》以“生万物”定义“山”,《山海经》载山岳神话,共同展现了山岳信仰文化的深厚与悠久。随着道教和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修行者与山岳之间的深层关联性逐渐显现,形成了山中遇仙、入山修仙等重要叙事模式,成为神怪小说创作不可或缺的文化因子。


紧接着,樊庆彦将目光聚焦于《西游记》中的四座关键山岳——花果山、灵台方寸山、五行山与灵山,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孙悟空的成长历程与精神救赎之路。花果山,被樊庆彦誉为孙悟空自由“放心”的桃花源。正是这种环境,孕育了孙悟空的自由精神与桀骜的性格。他引用弗洛伊德的“本能论”,指出孙悟空敢于挑战权威是因为其“本我”欲望。随后,樊庆彦带领听众走进了灵台方寸山,这里是孙悟空“求心”问道的仙地。面对年老血衰的远虑,猴王踏上了求道之路,得名“悟空”,习得了七十二变。然而,此次求学并未使孙悟空真正得道,他回到花果山后,依然保持着那份纯真与狂放。


五行山,则是孙悟空“定心”的转折之地。樊庆彦表示,绝对的自由必须受到压制。孙悟空因大闹天宫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经历了身心的磨砺与洗礼,从而收敛性情,渐入净土。五行山不仅是孙悟空“养心”之地,更是他由野性向理性转变的关键节点。最后,樊樊庆彦讲述了灵山——孙悟空“正心”皈依的净土。对灵山的追求不仅体现了孙悟空内心的觉醒与皈依,更成为其精神指引。在取经路上,孙悟空逐渐放下个人利益,全心全意为取经事业付出努力,展现了克己奉公的奉献精神。


在讲座的高潮部分,樊庆彦从山岳信仰文化与孙悟空个人形象的塑造出发,探讨了《西游记》的多元主旨。他指出,《西游记》不仅是一部富有想象力的神话小说,更是一部蕴含深刻哲理与精神内涵的文学巨著。它通过孙悟空的成长历程,展现了自我超越、自我认知、自我完善与自我实现的英雄成长主题,与明代中后期心学的日渐兴盛相契合。



在互动问答环节,听众们热情高涨,积极参与并与樊庆彦展开了热烈讨论。樊庆彦从《西游记》中涉及的其他人物形象、《西游记》的研究方向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解答,现场学术氛围浓厚。本次讲座不仅让听众对《西游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也激发了大家对这部经典作品的进一步思考和探索,有利于中国古典文学的传承与发展。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