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伦:考古盛世之张献忠巨量沉宝出水记
发布时间:2025.04.01

来源: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编辑:刘雪茹 浏览次数:

新闻网讯(通讯员 谷盈盈)3月27日晚,第2552期人文讲座于东九楼D107举行。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奖获得者、原四川省博物馆副馆长高大伦教授,以“考古盛事之张献忠巨量沉宝出水记”为题,为师生呈现了一场精彩讲座。



讲座伊始,高大伦结合亲身经历,系统梳理了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江口镇遗址的发掘历程。他指出,张献忠沉宝传说在民间流传甚广。2004年至2005年间,彭山地区陆续出现沉宝线索,引发民间寻宝热潮。随着部分文物的现世,一些人受利益驱使,开始对这片区域进行肆意盗掘。2013年,警方抓获了一批盗捞人员,收缴不少所谓的“宝物”。这些非法获取的文物真假混杂,由于没有经过科学的考古发掘,文物信息大量流失。


高大伦特别强调,盗捞行为不仅破坏了文物的原始环境,还对历史文化遗产造成严重损害,给文物保护和研究带来极大困难。这一乱象促使2016年官方考古工作正式启动,开启了沉宝之谜的科学探索。


针对水下考古的技术难点,高大伦详细介绍了团队的创新方案:采用“围堰抽水”技术,在枯水季构筑2000米长、顶部宽20米的围堰以阻隔江水、便于作业。他坦言,项目曾面临资金短缺与审批难题,经多方协调后才得以逐步推进。截至2023年4月,六期围堰考古共出水文物7.6万余件,涵盖金币、银册、兵器等各种类别。高大伦特别指出,这批文物不仅数量惊人,其历史与艺术价值更有助于重构明末社会研究体系。


在公众考古领域,高大伦分享了突破性创新实践:团队通过招募志愿者、举办考古主题婚礼、联合媒体直播发掘现场等方式,打破“考古神秘化”的刻板印象。



互动环节中,现场气氛热烈,同学们积极提问,高大伦针对问题一一作出解答,同学们受益匪浅,收获良多。


此次讲座展现了考古工作“证史启今”的独特价值,是一次生动的历史文化教育。通过高大伦的深度解析,同学们不仅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更深刻理解了考古学科在文化遗产保护与社会参与中的现实意义,为历史文化传承注入新活力。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