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粟晓丽 通讯员张可 周美玲
一个严肃的精准扶贫故事怎么讲得既有深度又有温度?一个港澳台学生听了深度中国课之后有怎样的感受?一个对政治不感兴趣甚至排斥的工科男听课后又有什么变化?
5月15日晚7时,华中科技大学深度中国课迎来第三季收官之讲,校党委书记邵新宇教授和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闫帅副教授同台授课,将千里之外的华中大扶贫故事引入深度中国课堂。感人的故事、精彩的讲述引来掌声阵阵,同学们纷纷感叹意犹未尽。
一个问题:你的专业能为扶贫做些什么?
“你贫困吗?”闫帅一个突如其来的提问,瞬间引起台下一片议论,部分同学举手以示自己处于一个贫困的状态。以此为引,闫帅从国家政策层面对何为贫困、为何贫困、怎么扶贫、谁在扶贫四个方面进行了解读。
其后,闫帅再次抛出问题:“作为华中大的学生,你的专业能为扶贫做些什么?”
一位来自土木学院的女生率先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我们专业可以为贫困地区修路、架桥、造房子,改善他们的基础设施条件。”“大凉山悬崖钢梯你们就可以进行改建!”闫帅对此回答给予充分肯定。
“我是化学专业的,我们可以利用所学,用化学的方法改善土壤的品质。化学和医疗也是相关的,在这方面我们也能够帮上忙。”来自化学与化工学院的一位男生不甘其后,把专业贡献力进行了拓展。
“我认为能源是最基本的战略需求,只要解决了能源供应问题,其他问题都能够迎刃而解。”能源学院的一位男生对自己专业能为扶贫作出的贡献信心十足。
“无知限制了我们对你们专业的想象,掌声感谢这些同学,也希望你们言出必行,为脱贫攻坚事业贡献华中大的力量!”问答间,同学们对扶贫工作有了思考,一个个“敢于尝试”的青春回答引来掌声一片。
一个回答:华中大的扶贫是真扶贫!
邵新宇以“全面小康是党向人民和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为切入点,开宗明义地提出:“精准扶贫应该由完成任务转变为主动担当,由授之以鱼转变为授之以渔,由单向输出转变为双向共赢。”
随后,邵新宇深入分析了对口扶贫点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的贫困特点和致贫原因,介绍了华中大的扶贫工作思路、具体举措和取得的成效。他说:“临翔区是守着宝库缺技术,而华中大的强项就是技术,所以我们要和临翔充分地对接起来,我们对临翔的帮扶要做到尽锐出战。”
邵新宇介绍说:“产业扶贫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我们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将临翔区的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为此,华中大把自身的科研优势和临翔的资源优势有机结合,培育出“纯造普洱”和“叫雨山仙草”金线莲两大品牌,让当地农民获得了“土地流转+茶厂务工+固定资产收益+效益分红”四项收益,经济收入得到了快速提升。
健康医疗扶贫是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华中大聚焦痛点难点,下真功夫、深功夫做,把许多“不能”变成了“可以”。协和医院先天性心脏病诊疗团队在临翔区人民医院率先实施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不仅将这一数据从0做到120余例,还吸引了缅甸等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患者前来就诊。
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华中大努力以教育扶贫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一批批挂职教师和支教学生在扶贫地区传递着理想和智慧。在南美中学支教的魏言峰利用节假日,翻山越岭,走入全班30个学生的家里,进行细致家访。
……
一句句掷地有声的话语,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一项项扎实推进的举措,充分展现了华中大投身脱贫攻坚事业的决心。
邵新宇也自信地说道:“有付出就有收获。对于扶贫,我们是认真的;我们的扶贫效果,也是实实在在的。”
务实之举解决现实之困,华中大的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19年4月30日,云南省政府正式宣布临翔区等33个贫困县(区)脱贫摘帽;华中大定点扶贫工作在国务院考核中被评为“好”;华中大连续三年获评“教育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十大典型项目”;孝昌县王店镇巴石村在2017年底已脱贫出列……对此,临翔区群众和干部说:“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华中科技大学用心、用情、用力的帮助和实实在在的效果。”教育部的评价是:“华中大的扶贫是真扶贫!”
一些思考:还有哪些问题阻碍了贫困县摘帽?
在现场互动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气氛热烈。一位男生抢占先机,迅速提问:“我国扶贫工作在取得成就的同时,还有哪些问题阻碍了贫困县摘帽?”
邵新宇首先肯定了“这个问题是个好问题”,接着与同学们分享了他的想法。他认为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当地和周边的发展生态系统是否实现了整体提升和良好互通,单打独斗是不能彻底实现脱贫的;二是当地的产业发展体系还有待巩固提升,以实现更好的经济效能;三是当地群众和干部的观念还要改善,需要更加积极主动地谋求有利发展资源;四是脱贫攻坚的思路还要进一步拓宽,举措还要更有力。
聆听了这堂课的同学们,也还有更多的思考。建规学院罗诗戈说:“扶贫不仅是政府的事,更是我们每一个中国工人、学者、学生等个体的事。我们可以用自身的专业素养来为中国的脱贫事业做出改善,这也是华中大正在做的事情。中国的共同富裕大同世界,未来可期!”
经济学院李雅欣说:“通过邵书记的讲述,我看到生物技术、机械科技、建筑等专业知识都鲜活地跳动在祖国的大地上,这些都不是浮于书本,而是造福人民。我也会更加坚定地去学好知识,使之落地,为人民服务。”
邵新宇为同学们的这些思考点赞:“当前,中国式扶贫为全球减贫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然而,青年有担当,国家才有前途,民族才有希望。同学们要充分了解国情、深入领悟政策、积极投身实践,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逐梦前行,为祖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更多期待:大学的课堂好了,整个教育水平才会上升。
作为第三季收官之讲,这堂深度中国课还举行了“新三十六计——我为祖国献计策”优秀论文颁奖典礼。获奖学生们都有些激动,而他们的获奖感言,则让授课老师们更加激动。
来自香港的秦阳同学说:“通过这一季深度中国的课程,我对中国的国情、政策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作为在华中大学习的一名港澳台学生,我希望未来学业有成后,能够回报母校和社会,积极地为香港及内地的交流和发展作出贡献。”
应嘉譞同学感谢授课老师们给予他的学业指导,更感谢深度中国课堂让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价值,使他明晰了未来努力的方向。
李雨楠同学则说道:“深度中国课堂给了我完整思考的方法引导,也让我感受到了家国情怀的熏陶,让我更好地去理解作为新一代青年应该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他也由衷希望“火爆了三季的深度中国越办越好”。
邵新宇认真听取同学们的发言,不时点头,并在总结讲话中称赞道:“同学们的发言都很精彩,充满了志气和正能量,我为你们感到骄傲。”
同时,邵新宇对于深度中国课、对于学校的课程建设、对于同学们的成长发展,还有更多的期待。
——“深度中国课是为了引人以大道、启人以大智。同学们通过这个课完善了认识、拓展了视野、增强了理解,开始深度地思考问题,就达到了这个课的开设目的,希望这个课程越上越好。”
——“大学的课堂好了,整个教育水平才会上升。希望我们学校有更多类似深度中国这样效果的课程,相关部门和老师们要动脑筋讲好课,把功夫花到位,先花巧功夫,再下笨功夫,办好教学。”
——“同学们要多学习、多思考、多实践。多学习就是要上好课、读好书、多交流、善借鉴;多思考就是要勤动脑筋、善抓本质、遵从规律、理性处事;多实践就是要坚持在实践中创造,要富有朝气、敢于挑战、勇于创新。”
深度中国第三季结束了,但华中科技大学深度中国团队引领学生“深度地了解中国,了解深度的中国”的航程才刚刚启程。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深度中国课程负责人黄岭峻教授说:“这一季我们完成了‘常规化’的目标,即将深度中国的课程嵌入日常教学工作。下一季我们将实现‘系统化’的目标,即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大目标,集中回答当下学生最感困惑的思想政治问题,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扬帆青春为祖国远航的大志向和新征程。同时,我们还将联合兄弟院系,携手总结深度中国的教学模式,集中打造一批新时代的高校思政金课。”
(图片由“深度中国”团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