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成立
发布时间:2019.06.06

来源:宣传部 编辑:张雯怡 浏览次数:

  新闻网讯(记者 张雯怡)6月4日,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简称“教指委”)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在梧桐语问道报告厅举行。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长徐青森、文科处处长武世兴,第三届教指委顾问王义遒教授、第三届教指委秘书长欧阳康教授,校领导邵新宇、许晓东参加会议。



  副校长许晓东致欢迎辞,介绍了我校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的历史及现状。20世纪90年代,华中科技大学在国内理工高校中率先举起了文化素质教育的大旗。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不断完善,学校已逐渐形成了“三个层次、六个方面”的文化素质教育体系。我校杨叔子院士曾担任第一、二、三届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徐青森向新一届教指委主任委员、我校党委书记邵新宇教授颁发了聘书。



  邵新宇向委员们颁发了聘书。新一届教指委共有北京大学陈宝剑、清华大学彭刚、北京理工大学李和章、首都师范大学郑萼、南京农业大学刘军营、武汉理工大学信思金等6位副主任委员,以及33位委员。


  徐青森在会上作了讲话,围绕“重要历史性贡献”“重要的时代使命”“重量级的专家学者”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他指出,长期以来,历届教指委为文化素质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历史性贡献,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一届教指委承担着重要的时代使命,汇聚了一批重量级的专家学者,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徐青森希望新一届教指委适应新时代、新要求,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文化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道德修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带动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


  邵新宇代表教指委作了工作报告,回顾了文化素质教育多年来的不懈探索,阐释了新时代文化素质教育的使命,并对未来文化素质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思考。他指出,肇始于1995年的文化素质教育,通过多年的实践,明确了指导思想、促进了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构建了课程体系、编写出版了一批教材和读物、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改革成果突出、学生从中普遍受益,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他认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经验在于:认识是根本、制度是保障、创新是动力、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良性互动。


  邵新宇指出,要充分认识、深入理解文化素质教育在新时代背景下的丰富内涵,要坚持文化自信、深化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他对新时代文化素质教育提出了三点思考: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促进交流互鉴、推动协同创新。邵新宇强调,教指委是文化素质教育领域的权威专家组织,我们要以强烈的责任担当、历史担当,团结汇聚广大教师,把文化素质教育各项工作做实做细,努力开创新局面。


  王义遒以“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意义重大,亟待持续发展”为题,回顾了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发展历程、重要意义,以及形式、方式和抓手等。他希望在新一届教指委的指导下,文化素质教育要根据新时代新问题提出新课题、新抓手;要将课程作为主渠道、经典作为主任务;要充分运用新手段;要以“课程思政”为榜样实施“课程灵魂”,将所有课程渗透人文精神和思维方法;要将教师素养当作关键,相互兼职、师生互动才能收到实效;要重视工作方式,积极开展基地活动、实践活动;学校领导要予以重视,探讨组织管理等。


  新一届教指委秘书长余东升作了关于教指委工作方案的起草说明,介绍了方案的起草过程及工作思路等。


  参会的新一届教指委委员对工作方案进行审定,并围绕新时代文化素质教育工作建言献策。他们提出,新时代文化素质教育要重视理论研究;要准确定位文化素质教育,区分并处理好文化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专业教育、思政教育之间的关系;要注重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可根据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校重新布局;要加强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教材建设,以及教师队伍建设;要关注新时期学生的思想变化,与时俱进,让文化素质教育深入到网络空间、虚拟空间;在文化素质教育中既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也要紧密结合时代热点;通过年会等方式分享先进经验,促进文化素质教育工作交流等。


  会议期间,杨叔子看望了新一届指委会委员并合影留念。



记者 辛国胜 摄


  当天,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康震做客人文讲座,在梧桐语明德报告厅与师生共享“中国文化的魅力——诗歌唐朝:群星璀璨的时代”。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