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新冠肺炎 华中大在行动】战“疫”中,华中大研究生在行动
发布时间:2020.02.05

来源:研工部 编辑:刘雪茹 浏览次数:

面对迅猛的疫情,2月3日教育部发布了《致全国大学生的一封信》,号召我们做“守护者、修行者、识途者”。在全国各地的华中大研究生们用实际行动从各个方面发挥作用,以小我服务大我,让青春的力量在这场战“疫”中闪闪发光。


奋战一线,无悔无惧攻疫情



同济医院2017级器官移植科研究生郭志良说:“封城了,却封不住爱。用我所学报答社会的时候到了,我绝不退缩。”


1月23日,是武汉宣布关闭“离汉通道”的第一天,一边是盼望已久为数不多能和家人相聚的春节,一边是为了防止疫情扩散政府筑起的战疫防线。郭志良最终决定放弃回家的行程,主动申请回到一线,和科室的前辈们一同作战。为抗击疫情、稳定局面,他默默无闻地肩负起协同值班及管理病人的工作。这是他远离家人的第一个春节,也会是他研究生期间最难忘的一次实习经历。



同济医院甲乳外科博士留学生库什说:“在这个难关处,我愿意和武汉人民、同济医院的老师、师兄师姐、同学们一起战斗!”


库什来自毛里求斯,在中国求学9年多,武汉已成为他的第二故乡。疫情爆发,他毅然选择留在了这里,与前线的医护人员一起守护这个“家”!“爱无国界,我是世界的孩子,也是中国的孩子”,虽然他和我们有着不同的肤色,却有着同样鲜红的热血,在疫情肆虐,举国抗疫的时刻,他用行动诠释着对武汉的爱与守望。“我加入甲乳外科这个大家庭已经三年多了,我十分佩服去支援一线的老师们,作为一个热爱中国、热爱武汉的留学生,我请愿参与科室的一线临床工作,为抗击疫情做贡献!我相信江城武汉一定会好起来的!”这是他度过最难忘的一次春节。


同济医院请愿参加战斗的研究生们说道:“学校有任何需要我都愿意!在武汉就想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只要学校需要,只要科室需要,我愿出自己的一份力!”


虽然不在抗疫一线,却无畏地请求深入危险的疫区!一句句请愿字字铿锵,都是生命的交托,都是担当的勇气!同济医院2018级胆胰外科硕士研究生张翰曦两次向辅导员请愿,希望为学校、为科室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这群有爱的未来医生们,在班级群、朋友圈表达着自己对一线战友的关心和鼓励。他们仅仅是刚刚长成的“大人”,尚未走出学校的温床,便在非常时期,承担起社会责任。


“我想参加志愿者组织,看着医院大楼,我想去做点事!”同济医院2017级博士研究生滕雪梅是今年即将毕业的博士生,正临毕业季却遭遇了这场疫情,这打乱了她原本的学习计划。尽管面临毕业和就业的双重压力,她依然想在踏上未知的前路之前,为脚下的这片土地做些什么。


“我要是好了,出院了,想和你们一起上战场!”同济医院的研究生高同学不幸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虽然她正被这未知的病魔蹂躏着体魄,却依然心系着前线的战友,努力地恢复,只为康复后投身战场!


“武汉肺炎,我成长很多,感触很多,我立志做一名合格的医生!”同济医院2018级心血管外科硕士研究生李根坚定的说。


他们都是父母眼中最宝贝的孩子,是导师、辅导员眼中年轻气盛的学生,因为这场战“疫”,一夜长大,铮铮誓言,彰显着他们赤诚的初心!砥志研思,献身医学,矢志不渝!


守望相助,感恩铭心誓作为



光电信息学院研究生朱同学说:“我看不见你们的脸,但是我会永远记得你们温暖的眼睛”


1月31日,朱同学治愈出院了。“主动求医,选择隔离,就是对自己和对社会负责的最好选择。”在武汉的时候他已稍稍感到不适,在回杭州路上的他全程戴着口罩加强防护,为了避免交叉感染,下车后他带着行李直奔医院。“他既保护了家人,也保护了更多可能与他接触的人,避免了病情的进一步扩散。”浙江省诊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专家组成员盛吉芳教授为朱同学的正确做法表示肯定。在出院时,原本羞涩的他面对镜头和记者,却铿锵有力地说出对这些天照顾自己的医生、护士的话,“我看不见你们的脸,但我永远会记得你们温暖的眼睛。” 无微不至的照顾让他的恐惧一点点退散,疫情寒冷,人心很暖。疫情面前,他不孤单!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研究生董蛟龙说:“等这场疫情好了,我要给他们做一面锦旗,太不容易了。”


“屋里躺着为国家做贡献,做一名合格的‘宅男’。” 为切断可能的传播途径,按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的防疫安排,从武汉回来的董蛟龙被昌吉市亚中社区安排的集中隔离观察点进行隔离。在隔离的日子,他在朋友圈为大家、家人报平安,也和大家透过网络平台分享在隔离期间学习到的自我防控知识。每每有人对隔离抱有警醒、害怕态度的时候,他总是耐心解释“医护人员非常辛苦,如果通知得上这里来隔离的话,大家不要惊慌,观察一下对自己好对家人也好,没有事出去以后,自己心里也放心。”虽然身体被隔离但爱没有隔阂,医护人员贴心的服务,让他安心、舒心。现在他已经度过了14天医学观察期。“等这场疫情好了,我要给他们做一面锦旗,太不容易了。”



在同济医院2019级的博士生群里,微信短信电话对学生的询问排查统计、关心慰问和疏导成了赵老师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立足本职创造机会走进学生,严格落实学校防疫要求。大年初一,赵老师挨个登门,带着满当当的“大礼包”去探望在武汉的同学,针对一些有不舒服倾向的同学及时送去感冒药。群里同学发来的照片、一个个点赞让她明白了原来师者之所以为师者,是因为有一颗滚烫博爱的心。“生活要有点念想,困难就越容易度过。我的念想就是希望疫情早点结束,一切恢复正常。”这是赵老师的心声,也是每一个学生的心声。自我隔离,保护好自己,保护好家人,保护好身边每一个人,这是控制此次疫情最重要的事,配合辅导员的工作,每日申报健康状况是我们每一个研究生面对疫情能够做好的事。


同心逆行,众人拾柴暖人心



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梅沐阳说“武汉人就是热血而勇敢的,我希望用自己的绵薄之力能让更多人充满希望,早日战胜疫情。”


“作为一个武汉人,能为武汉做点事,比起一线的医护人员,我这真的不算什么。”疫情当前,刚过完22岁生日的梅沐阳通过父亲那得知硚口区卫健局工作人员、车辆紧张。于是他报名成为志愿者,把自家车开去,连续两天从武汉市青山区搬运防疫物资,运送到硚口区防疫一线。在现场他不仅承担开车送人的任务,同时主动承担起180桶、每桶50公斤的消毒液搬运工作。连续两天,在他和志愿者们的齐心协力下才将物资全部运送到硚口区已感染病毒的家庭中。累了就捶捶腰,困了就想想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们,“武汉人就是热血而勇敢的,我希望用自己的绵薄之力能让更多人充满希望,早日战胜疫情。”


社会学院社工专业研究生胡文静说:“该90后保护世界了,我们义不容辞。”


“看到我所帮扶的人得到不同方面的救助成果后,所有的付出和辛苦都值得。”胡文静在这场战“疫”中,以一名社工专业志愿者的身份,做大家线上的陪护者。在为一位病例求助床位时,她运用自身专业方法与技巧在线上为这位病例提供床位资源链接,并对他进行情绪疏导、及时告诉他最新的消息,最终床位解决了,他焦虑的情绪得到了缓解。武汉地区线上社工志愿群,由最初的几个人壮大到上百人,包括社工、医护人员、心理咨询师三类群体,为武汉居家隔离的居民提供专业的线上帮扶。他们在互联网上与一线医护人员成为了并肩同行的战友。“虽然我们互不相识,但我们心系一处情牵一处,该90后保护地球了,我们义不容辞,因为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社工志愿者。”



土木学院土木与力学工程专业李思哲一直铭记在心的一句话:“我们是代表华中科技大学,记住了!”


2月3日,是李思哲参加华中科技大学武汉校友会志愿者团队服务的第一天。通过报名、筛选、分工、培训,在父母的支持下他成为了一名志愿者。“非常时期,作为华中大人,作为武汉人,我想尽一份力保护我们的主场”,早上9点骑着单车到达汉阳国博中心,在现场他主要负责分装医疗防护物资的工作。“我们是代表华中科技大学,记住了!”志愿者领队在进仓库工作前掷地有声地叮嘱大家。志愿者们那份“干什么都想冲在第一个”的精神给李思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志愿者行列有一个校友大叔带着自己高一的儿子来工作,父子俩默契配合,从卡车上卸物资的第一时间总能看到他们俩第一时间上前搭把手,听到哪里有号召,父亲总是响亮地说“我来。”一天的工作紧凑充实,每个志愿者都在与时间赛跑,争取更快将物资送到抗疫的一线。在看到协助分拣的医疗物资即将运送到医院去,为更多医护人员提供防护,他在朋友圈写道:“我正在做一件很帅的事情。”


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王升说:“接到了好多暖心的新闻素材,把疫情防控故事传递给公众,给公众温暖的希望,我正在努力。”


在接到澎湃新闻线上实习的电话后,隔离在家的她义不容辞地加入到了媒体一线的队伍当中。“我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新闻线索,进行电话采访,根据其中的新闻点结合素材,最终制作成短视频新闻。”她运用专业所长,在紧迫的疫情面前把握素材、抓住细节和新闻点。“自己离汉以后很想知道武汉的民众在封城之后的生活、医护如何保障。”2月2日,她主动和武汉基层社区防控人员进行联系,采访武汉永清街道的一名科员。科员讲了很多平凡但感人的社区服务故事:癌症书记坚守一线,被帮扶的精神障碍患者家人发来的感谢信,工作人员对社区老奶奶的说服教育方式等等。她也被基层社区工作人员所做的大量工作所打动。她说“这份实习,让我从战“疫”后方走到了前线,我要向一线的新闻前辈们致敬,有了他们才有了更多希望的方向。”


这是他们的故事,也可能是屏幕前你我的故事。面对疫情,华中大研究生用青春筑起了一道战“疫”防线,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为防护疫情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使命在肩、奋斗有我。加油武汉!加油中国!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