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团 包星烁 李典一
“因为自己与新中国同龄感到高兴,因为祖国70周年来的成就而自豪”向继洲教授这么说。正是这份使命感与责任感鞭策着向教授开拓进取,日新又新。
学习——勤奋刻苦
1966年因社会原因,向继洲不得不中止学业,回乡务农。面对缺医少药的现状,他决定学医。在党和政府的培养下,他逐渐从一名广受群众爱戴的乡村赤脚医生,成长为同济医学院的国家二级教授。向继洲曾在同济医科大学读过三年制本科,那时条件艰苦,但他不以为意,废寝忘食,甚至周末在过去的八大教室的放映室自学,还闹出过被反锁在里面数日的笑话。
教学——尽职尽责
为了让学生可以清晰地观摩实验操作,从而培养学习兴趣,他主持录制了华中大第一部电教片《强心甙对狗心脏正性变力作用的影响》。为了稳定的电源,教研组甚至在半夜操作。最终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这一教学创新也得到了推广。数十年来,向继洲注重教书育人,力求上好每一堂课。目前他桃李满天下,培养出杨宝峰院士等一系列优秀才俊,以及一大批博士、硕士。
科研——力争上游
1982年,作为第一批赴德留学的青年学者,向继洲告别妻女,靠着微薄的补助,在德国海德堡大学进修科研。为克服语言问题,向继洲每周抽空看电视剧;为克服外国人的歧视,他每天完成四倍的工作,终于得到导师的认可;为克服不善演讲的缺陷,他每次做报告时,用开场白活跃气氛,化解尴尬。两年后回国时,他用省下的进修工资购买了一大批器械,在同济医学院建立了一座与海德堡大学工作时一样的实验室,继续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获得了国际同行和导师的一致好评。1988年,向继洲一科研成果在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的基础上,获得霍英东基金青年教师研究类奖,以39岁的壮龄获奖,他是第一人,也是同济医学院至今为止获此奖的唯一人。
管理——尽善尽美
服从组织的安排,不擅长管理的向继洲秉承“管理就是服务”的观念,虚心向老教工求教。尊重,平等,学习是他在管理岗位上政绩斐然的秘诀。合校期间,向继洲日夜操劳,呕心沥血,取得了令大多数同志都满意的成果。任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期间,他曾分管科研、后勤、基建等工作,科研突破喜报频传,校园面貌焕然一新,一栋栋教学科研大楼拔地而起,不同校区教职工居住条件逐渐改善,助力打响了“学在华中大”的响亮招牌,为“双一流”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不辜负组织的培养,不愧对“共和国同龄人”的称号,向继洲用48年的同济时光,为学医强国的理想交上了一份令人民满意的答卷。如今的他,仍然虚怀若谷,激流勇进,赤子之心,跃动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