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森林:现代虚无主义的本质与克服
发布时间:2017.12.29

来源:记者团 编辑:彭辰辰 见习编辑 王子托 浏览次数:

       新闻网讯(记者团 见习记者 马婕盈)1228日晚七点,华中科技大学第2218期人文讲座在东九楼C103如期举行,山东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森林从尼采和陀思妥耶夫斯基讲起为大家揭示虚无主义的深刻奥义。“这些年我研究的核心概念就是虚无主义,确切地说是现代的价值虚无主义”刘森林教授声音温和,笑容和蔼,将虚无主义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


       埃及文明衰落后世界文明的中心一直在亚欧大陆,工业革命以后,英国文明迅速崛起并逐渐传向亚欧大陆。亚欧大陆中历史悠久、体量大的国家被迫接受现代化并对现代化进行反思和批判,质疑英国工商业文明到最后就是虚无主义。


       虚无主义在现实生活中的流行也带来了许多严峻的问题:理想信念缺失、道德滑坡、对崇高的躲避甚至讽刺崇高、道德底线一再被突破还有得到利益之后无情嘲讽逐利行为的犬儒主义,这些都不利于社会文明的建设。如此一来,刘森林教授潜心研究现代虚无主义并力求找到克服虚无主义的有效方法。


       何为虚无主义?尼采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理解。


       尼采在《快乐的科学》第三卷中写道“上帝该死了,有勇气的人要把上帝杀死”,他认为时间是永恒轮回的不应该是上升进步的。尼采反对心中的上帝,认为弱者和失败者对世界的报复策略就是创造一个无所不知的神。当人把自己的一生都寄托给一个虚构出来的神时,人们就失去了创造冒险的精神,生活便失去了动力。尼采否定神和历史,鼓励冒险创新。二十世纪初尼采来到中国宣传虚无主义,鲁迅等一批知识分子很受影响,新文化运动彻底地打倒中华文明、完全否定千年经典,宣扬一种越虚无越进步的价值观念,虚无主义便在中国生根发芽。


       时间是沉淀思想的容器,早年的尼采才华横溢飞扬跋扈,随着年龄地增长,尼采深入普通人的生活,逐渐体会到凡人的思想,并开始反思自己的早期虚无主义。尼采在《谱系》尾语中写到:“宁可让人追求虚无,也不能无所追求。”人需要有信仰,若不是上帝那便是崇高的价值。


       陀思妥耶夫斯基认为上帝不该死,追求土地财富的封建主上帝可以死,但真正的崇高的上帝不该死。生活在社会底层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清楚地理解底层人民的思想,人不可能不去追求超凡脱俗的东西,倘若上帝死了,人没有了信仰就会产生无根性。另外,真神死后魔鬼横行,上帝死了人不得不去信仰魔鬼,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人可以做想做的一切。


       总之,尼采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对虚无主义都表达了不同程度上的忧虑。虚无主义对人类信仰的否定、对基本价值的否定会对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在之前的一百年中,德国和俄国都对英国的工商业文明进行了抵抗但都没有成功,而如今接力棒交给了中国。中国有着五千年的传承,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刘森林自豪地说:“我相信中国未来一定能走出自己的一条路。”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