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团 付振宇 摄
■记者团 杨梓苑
七十二滚拂铮铮悠悠,一曲《流水》洋洋乎若江海。3月25日19点,古琴之音于东九楼A107淙淙而起。琴台太和琴社社长、湖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陈信喆做客学生大讲堂,将响彻中华三千年历史的婉转音韵带进华中大校园。抹挑勾剔、打摘托擎,众学子在三音交错中体会古琴今韵。
古琴之名:君子之器
“提起琴,大家脑中浮现的,会是‘琴棋书画’,‘对牛弹琴’这样的词,”陈信喆介绍古琴,首先讲到的便是人们对古琴认识不够的问题,“很多研究古代文化的学者没听过古琴,还有很多人在问琴是什么。但其实,琴在传统文化中是十分重要的。”
“古代时,古琴被称为‘琴’。”陈信喆说,“关于古琴的传说有许多,如伏羲造琴,又如神农造琴。古人假托圣人造琴,足见其在古人心中地位。且古代的中国讲究正统,对名字十分考究。”因此,古代的‘琴’一直作为一个狭义概念,特指古琴。
古琴除了因外在特征而被称为七弦琴,它还有玉琴、瑶琴等名称。之所以被称之为玉琴,陈信喆认为,这和玉与琴在古人心中的形象有关。 “玉石在古代是特殊器物,上古时期是沟通天地礼器,中国人一直对玉有特殊情感,有‘君子如玉’的说法。”他说古琴有德,和玉一样被赋予了人的形象。“古人有言‘琴者,静也’,和玉的温润有相似的内涵。”
古琴之形:七弦十三徽
“七弦十三徽,只有这样的琴才称之为古琴,”这一外形特点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它拥有四个八度九十多个泛音,是世界上最多泛音的乐器。”
“古琴的制式包含着法天象地的意义,”双手在古琴的四周比划,陈信喆讲解着古琴的外形,“普通的琴长三尺六寸五,象征三百六十五天。十三个琴徽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加一闰月,也象征北斗七星南斗六星。而最早的琴为五弦象征五行。正面琴弦的端头被称为岳山,象征五岳,琴的背面则有龙池凤沼。”
“古琴的造型优美,可分为十四个普通的琴式。”宋代宣和式的太古遗音、明代仲尼式的铁鹤舞及松石间意……陈信喆为了给予观众更直观的感受,展示出了名琴的图片。 “虽然有学者表示在考古中发现了许多历史更加悠久而形似古琴的乐器,但真正的古琴最早应出现在唐代,如伏羲式的大圣遗音。”
古琴之意:文化性乐器
“琴是人格化的乐器,内涵丰富。”陈信喆认为,对古琴的内涵可以用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概括。“古琴文化是一种文人文化,被称为雅乐”,是“琴棋书画”四技之一。
“琴低沉温婉,富有哲学内涵,其音色与文人思想不谋而合。因而,文人成为了琴的传承人 。”在他眼中,古琴是一种具有文化性的乐器,是哲学性的艺术。 “琴文化中,大弦为君,小弦为臣。《广陵散》将大弦放松降调为与二弦同音,以此表达对统治阶级的挑战。由此可见,琴作为一种乐器,文化性是其生命力。”
“古琴之所以能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仅因为其作为乐器的科学性,更是因为古琴当中沉淀的三千年中华文化。”不过,陈信喆表示:“古琴的本质仍是乐器,学习弹奏与学习琴文化同等重要,但两者仍有先后之分,传承琴文化首先要学会弹。弹奏之时若无法娱耳,则无法谈娱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