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溢滔院士:40分留给思考
发布时间:2014.09.22

来源:同济医学院 编辑:王艳荣 浏览次数:

                              (拍摄 王麒)

 

新闻网讯(记者团 郑聪)9月19日晚7点30分,同济医学院基础二号楼八大教室掌声雷动,中国著名医学遗传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大医学遗传研究所所长曾溢滔院士做客第219期“科学精神与实践”讲座,以“我的科学人生”为题,生动讲述自己如何与科学结缘并相伴终生的故事,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场难忘的精神洗礼。

 

    “这是在文革期间唯一发行量超过《毛泽东选集》的书”,作为主编编写了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的曾溢滔提出:好奇是人类的天性。好奇,随之好问,进而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自己开启科学道路的本源。当好奇升华为追求,甚至责任,就能够成为奋斗终身的不竭动力。正是在广州市儿童医院遇到一个地中海贫血患儿的经历,让曾溢滔决定了将血红蛋白病作为自己为之奋斗一辈子的课题。

 

用针刺技术让人起死回生,因为认识美国总统卡特的家庭医生成为获得NIH科学基金的第一个中国人,在文革时被迫以上海第一结核病院的名义发表血红蛋白病研究的文章,通过这些妙趣横生的小故事,曾溢滔告诉同学们,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而身处于尊重知识的时代的我们更要珍惜手中的机会。

 

在互动交流环节,曾溢滔在谈及才艺双全的科学家女儿曾凡一时笑着说,育子心得就是不要过多的管教,而是以身作则,潜移默化的去影响。他自己在中学时,只要求成绩达60分,“多出来的40分我可以看多少书,思考多少问题啊”,分数本身不应该是一个人的重心,关键是要成为一个有潜力的人,有开放的思维,并把自己放在最适合自己的位置,去做最适合自己的事。这一观点引起了同学们的强烈共鸣。

 

    此外,曾溢滔还与同学们探讨了科学家在解决转基因产品困境中的职责和作用,针刺麻醉与针刺镇痛的辩证关系,以及如何正确而高效的阅读文献。最后,曾溢滔结合他现在的工作提出了对遗传学未来发展的展望。

 

讲座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据了解,曾溢滔院士曾于2011年做客第147期“科学精神与实践”讲座,以“科学研究的艺术”为题与同学们交流科研心得。在那之后,他一直非常期待再次与同济师生见面。许多同学都表示,曾院士非常的平易近人,此次讲座让他们亲身领略到了科学大家的风采,感触良多。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